别再傻傻的喝红豆薏米粥了!三伏天用它祛湿,睡前一贴,湿气全无!

作者:关注身边的养生 2017-07-25阅读:1193次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邪。

《灵枢·水胀》:“此皆尝有伤于湿气。”湿性粘滞重浊,易伤阳气。

中医道:脾肾虚是万病之源,脾虚生湿,十人久脾,十人九湿,而且也是其中之上大学的时候,对中医书是由于的爱好,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读到,寒段为里寒而作,里寒或由外直中于内,或虚则寒自内生,总不外脾肾阳虚,阳虚则不独不能御寒,而且脾阳虚则不能散精,肾阳虚则不能行水,不能散精行水,故化湿者多,化火者少一。寒为万病之源,寒久生湿,湿为万病只首!

湿气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词,可是可能很多朋友对湿气并没有深入了解,中医称“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从某种意义上上道出了湿气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关系。

那么,什么是湿气,如何知道自己的身体有湿气?能否通过身体的一些部位变化自测湿气重不重呢?

一、何为湿气?

什么是湿气,湿气不是水或者水汽一样的物质,而是像鼻涕一样,黏黏的东西,特别存在骨缝关节处,而本来体内正常的水分受凉之后变成湿气寒气,所谓湿性重浊,寒性凝聚,导致气滞血瘀,人体就不舒服,是身体各种毛病的症状源头,中医就有:万恶源于湿。

二、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起床时--看感觉

其一,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其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观察一下大便。粘在马桶上了,或者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都说明体内有湿了(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

洗漱时--看舌苔

早晨起床后,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刷牙时--看反应

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看自己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这些都是湿气的症状。

湿气伤人隐蔽而缓慢,一旦符合症状,就要赶紧祛湿气了,不然健康持续恶化,浑身没有精神,灰头灰脸,在职场上和事业上往往力不从心,慢慢就会拖垮身体,让你久病缠身。

对女性来说,湿气会造成容貌上的损伤,头发油腻,满脸油光,长斑长痘,对自己的爱情,婚姻,事情都极为不利,没有一点竞争力。而且湿气引发多种妇科疾病,让女性饱受折磨。

三、如何自测湿气重不重呢?

一级寒湿:

在表皮

症状:皮肤sao痒,长湿疹 →(灸7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风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二级寒湿:

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三级寒湿:

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 .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肩井穴、压痛点、天宗穴;颈椎病:颈四椎旁、大椎、肩中俞、中渚;老寒腿:血海、阳陵泉、悬钟、压痛点。

四级寒湿:

在脏腑(子宫、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一夏,再等一年→(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外在因素进入身体的湿气:5个穴位!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④腰部的“命门穴”,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上面这5个穴位的进入我们身体的湿气都是外在因素!但是外在因素也可以造成的内湿!可以通过风!可以通过水!可以通过环境!可以通过季节!湿气都可以从这几个穴位进入我们的生体!

内湿引起的体内湿气重:

饮食不当或者内分泌紊乱等则产生内湿气。比如在脾土虚的情况下,水湿运化不利,聚在中焦,就会造成内湿重的表现。内湿则可以采取健脾利湿的措施进行治疗。具体来说,引发内湿的因素有:

1、吃多过冷食物

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比如夏天吃多冰棍伤了脾脏,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多余的水分停滞在体内就形成了湿气。

正确做法:就算是夏季也不可贪多生冷的食物。

2、睡眠不足

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眠不足的人通常活力不足,机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身体自然低迷。

正确做法:保证睡眠时间,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还有,每天增加体力消耗会让睡眠质量更高。

3、饮食口味过重

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加之胃肠动力不足,就会阻塞经络成为能量垃圾。

正确做法:饮食宜清淡适量,三餐从简甚至短期断食,多吃粗纤维,减少身体的运化负担。

4、气血不足

对于那些血气不足的人群来说,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脉会运行不顺畅,那么就会让身体中的腑脏功能减弱,从而导致身体中的器官代谢速度变慢,特别是脾胃会受到伤害,从而身体中的水分就会堆积从排不出体外,因此,就会让很多人出现体内湿气重的情况。

正确做法:对于这类人群而言,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给身体补充气血,比如说你可以吃一些补充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又或者是你们可以通过按摩血海穴、天枢穴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帮助你们给身体中补充气血,从而让你气血两旺,人也会变得更加的健康。

5、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没有体力消耗,身体代谢自然变慢,身体的运化能力就随之降低,活力不足导致阳虚。

正确做法:多多运动,运动生阳,尤其是能让身体出汗的运动要把皮肤这扇窗户打开,借助运动产生的热量将湿气“蒸腾”出去。

6、长期节食

不仅是胖人,瘦子体内也会有湿邪。比如你依靠节食来保持身体,体内的“火力”就会不旺,因为缺乏制造“火焰”的原材料。

正确做法: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健康瘦。不要轻易采取伤害身体的节食减肥法。

7、便秘

机体最天然的排湿途径就是通过大xiaobian,而如果便秘的话,排出途径不顺畅,就会导致湿气重。

正确做法:多吃排湿缓解便秘的食物,如薏米、红豆、海带、紫菜、冬瓜、绿豆汤等。

8、思虑过重

脾主运湿,思虑过重会损伤脾胃运化,脾一虚,无以运湿则湿气重。

正确做法:阳气不足的人,容易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越是如此,阳气越是虚,更无力化湿,因此,请立即调整心情,让阳光照进心中,积极起来,多笑多喜悦,必能化湿。

9、长期过量饮酒

长期过量饮酒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也会加重我们人体内的湿度。中医上讲,酒助湿邪。

正确做法: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饮酒的量和次数,更不要借酒消愁。

健康提示:外湿和内湿并不是一天就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而成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湿热等症状。

湿气的特征有哪些?怎么来判断人体是否有湿气?

从内到位来判断!从上到下!

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2.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3.皮肤瘙痒,常常过敏,长红疹,湿疹

4.眼肿舌大,舌头有明显齿痕

5.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

6.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7.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8.机能衰退,对fang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9.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10.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有异味

11.阴部潮湿(瘙痒异味)菌类fubai

12.机能衰退,对fang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13.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

14.dabian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

15.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

刚开始健康栏目普及了湿气的重要性:当然也普及看祛湿的做好的方法:

总所周知,薏米的祛湿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但是红薏米粥和拔罐一样同样可以祛湿,只针对于轻度湿气有效,对于重度湿气效果并不是很好。

1,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100克、红豆50克、芡实10克、枸杞5克

做法:

薏米、红豆去杂质洗净泡发两小时,将薏米、红豆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至沸腾,再加入芡实、枸杞小火煮30分钟

2、泡脚

泡脚属于中医疗法中的足疗,每天忙了一天用热水泡脚,能解乏、放松身体。而且你要是在水里加上生姜、艾草、花椒这些材料,不但能祛湿,而且对人体还有其他一些好处的。譬如去脚臭什么的

3、拔罐

拔罐也是属于中医的一种疗法,利用罐体,然后进行燃火、抽气等方式,令罐体产生负压,再将罐吸附于人体上,将体内的毒素,以及湿气给吸出去,这样不但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还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4、穴位贴敷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5、汗蒸

在汗蒸的过程中身体会大量的排汗,在排汗的过程中身体内的湿气也会随着汗水排出来。汗蒸不仅能够帮助深层排汗,还能够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循环,带走体内的垃圾。更多祛湿资讯可加微信15239137285,注明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