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穴位”

作者:烽火视野 2017-08-18阅读:701次

何谓“穴位”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在著名医典《黄帝内经》中就已有“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这样的记载,并列出了160 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 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 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