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医针灸基础知识,每日一穴:肚腹三里留

作者:巴戟天医生 2018-03-30阅读:2147次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分享中医针灸基础知识,每日一穴:肚腹三里留

出处:《灵枢・本输》。

别名:下陵、鬼邪。

穴名释义:三里,指三寸。本穴位于膝下三寸,故名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分布有腓深神经肌支,胫前动脉;小腿骨间膜深部有胫神经,胫后动、静脉分支或属支。

功效: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癲狂,中风,脚气,水肿,心悸,气短,虚劳赢瘦,乳痈,咳嗽,痰多,鼻疾,耳鸣,下肢麻痹,膝胫酸痛;急慢性胃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急慢性胰腺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休克,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内脏下垂,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白细胞减少症,精神分裂症,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足三里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分享中医针灸基础知识,每日一穴:肚腹三里留

文献摘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灵枢.四时气》: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之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其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针灸甲乙经》卷七:阳厥凄凄而寒,少腹坚,头痛,胫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呕;狂歌,妄言,怒,恶人与火,骂詈;痉,中有寒,痊身反折口噤,喉痹不能言。
分享中医针灸基础知识,每日一穴:肚腹三里留

常用配伍:

1、配百会、气海、脾俞、中脘,治脾虚气陷之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

2、配脾俞、气海、肾俞、天枢,治脾虚慢性泄泻。

3、配中院、内关、公孙,治胃脘痛,反胃呕吐。

4、配大椎、气海、肝俞、脾俞、三阴交,治贫血虚弱。

5、配丰隆、三阴交、阴陵泉、内关、中脘,治痰湿中阻之眩晕。

6、配牌俞、三阴交、神门、心俞,治心脾不足之心悸。

7、配脾俞、胃俞、肝俞、肾俞、阳陵泉、髀关、风市,治足痿。

8、配梁丘、肩井、太冲、合谷、膻中,治乳痈。
分享中医针灸基础知识,每日一穴:肚腹三里留

以上是足三里的相关知识,你了解了吗?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在下方提出您宝贵的建议,同时也多谢您的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