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不妨一试,但千万别偏听偏信,耽误治疗甚至丢了性命

作者:医寿延年 2017-07-19阅读:4490次

民间偏方不妨一试,但千万别偏听偏信,耽误治疗甚至丢了性命

友情提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中医智库” 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中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偏方。这类偏方,在中医典籍中找不到,却又多是中药偏方。中医偏方

多,我看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民众生了病,在西医进入中国以前,都是看中医吃中药的。人们常吃中药,对中药材就熟悉,后来发展了食疗,恰好中国的食材也多,中药材和食材相结合,互相配伍,就形成了一种又一种偏方。譬如,中国人都知道枇杷、梨、冰糖等食材能润肺止咳,中药材百部也能润肺止咳,这四样食材和中药材,就能搭配出好几种偏方。二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民生有关的医疗卫生行业、各传媒单位都很重视宣传,专业报刊也好,综合报刊也好,纸质媒体也好,网络媒体也好,几乎都有“保健养生”这一块,这样,偏方也就越来越多。

民间偏方不妨一试,但千万别偏听偏信,耽误治疗甚至丢了性命

养生偏方多,既有利于民生,也可能已经泛滥成灾。过去偏方只是口口相传,今天上网浏览“偏方大全”,一抓一大把,既不能不信,也不敢全信。那些奇形怪状的药材、张牙舞爪的食材,你敢把它们当成药物塞进嘴巴吗?

我以为,对待偏方,一定要讲究科学性。科学分析,理性对待。对于那种声称“包治百病”“一吃就灵”,不那么靠谱的偏方,要头脑冷静,多请教医生。不管偏方讲得怎样灵,也不能轻信,因为各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不同,对他人灵验的不一定对自己也有效。至于那种药材名目怪异的偏方,更需谨慎,吃错了药,后果就非常之严重。

谨慎对待偏方,既为了防止吃错药,也为了防骗。现在社会上骗子很多,不要以为一个偏方

不值多少钱,骗子看不上眼,不会动这方面的脑筋。真有“以偏方行骗”的骗子哩!今年三四月间,上海警方就破获一起偏方行骗案。骗子的手法是向三级医院派出“医托”,物色乳腺癌病人,花言巧语骗她们到与骗子有往来的民营医院去看病,一帖140元的药谎称祖传偏方卖到3650元。保健、防骗都是大事,人们可要警惕啊。

不方便去医院?来神黄免费问专家

参与方式:关注本账号,私信回复“义诊”即可参与。

不能偏听偏信偏方

应该说,对民间偏方,人们并不陌生,譬如,偶感风寒,喝一点姜汤,就是挺管用的偏方。但对待一些很另类的“偏方”,则应该秉持一个理性态度,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不可偏听偏信。

就拿一度传闻的所谓尿疗来说,追根溯源,也并不算创造发明,几千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就拿尿的沉积物入药了,美其名曰“人中白”。也许,在不够开化的年代,这些东西满足了古代先民治病的需要(包括心理的需要),但在科技昌明的今天,人尿入药早已经被中医淘汰了,再去喝这些排泄物,岂不是显得太愚昧吗?这方面例子还有很多,如几十年前,有所谓的鸡血疗法、红茶菌养生等偏方大行其道,现在不是一个个都草草收场了吗?所以,在偏方面前,思想上不要“偏”,不要盲目轻信,应该抱着一个科学的态度,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咨询医生的意见。

民间偏方不妨一试,但千万别偏听偏信,耽误治疗甚至丢了性命

至于对一些以讹传讹,鼓吹所谓“神奇疗效”的偏方,更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对待疗效,医学上分为近期(短期)疗效和远期(长期)疗效,有些慢性病,医生为了帮助病人达到远期疗效,往往并不急于下猛药,而一旦看到近期疗效不显著,一些急性子患者可能就会病急乱投医,求助于道听途说的偏方,甚至相信被偏方“轻而易举”治好搞定的例子。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这种“治好”是近期暂时“好”的假象,还是达到了远期疗效,即真正治愈了。如果是前者,对患者来说,花了冤枉钱还在其次,一旦复发,更增加了身体痛楚;如果是后者,自然可喜可贺,但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你有没有考虑过隐藏在“疗效”背后的毒副作用?毕竟,人不是小白鼠,有些医生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偏方猛剂,还是不能贸然试之的。

当然,我们不是一概排斥偏方,因为医学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漫长的探索过程,神农尝百草,就形象地反映出千百种药物从“偏”到“正”的过程,作为一种简、便、廉的治病办法,一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偏方,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但就目前来说,仅限于一些小毛小病,这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明智看待。

一味迷恋延误病情

笔者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内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对一些患者因为相信民间偏方而让病情“延误”治疗的事例感到痛心。

前段时间,笔者在门诊遇到一位从安徽前来就诊的患者小张,患者肝部已经有了严重的积水,而他对我讲述的就医经历,也非常让人同情。

小张今年30岁出头,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在外打工。去年9月,小张突然感到肝部不适,就到医院做检查。医院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是急性肝炎。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说,急性肝炎的治愈率很高,可是小张所在的工厂没有给小张交医保。小张在外地看病,完全要自费,这对于一个在外地打工者来说,急性肝炎的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为了“节省”费用,小张从打工的城市,回到了自己家乡的医院继续治疗。虽然家乡的医院收费比起城里低了很多,但对于小张这样的打工者来说,仍然感到吃不消。后来,小张听村里的人说,有一种“民间偏方”可以治愈这种病,于是他就按照偏方买来药材,自己熬药服用。

谁知,吃了半个月之后,小张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只好又到城里大医院就诊,因为延误了就诊的最佳时机,小张的病情发展很快,腹部已经有了严重的积水。这样一来,小张不仅经济上会承受更多的医疗费用,而且自己的身体也会遇到各种无法预测的风险。、

警惕骗子编故事敛财

近年来,由于轻信和滥服来历不明的偏方,以致受骗或吃出毛病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章,这就提醒人们要慎重对待偏方,切莫轻信来历不明的偏方。

中国不仅历史悠久,治病救人的医药史也源远流长,中药方更是博大精深,不少中药方在被人们普遍认同并成为药典前,可能只是少数人承认的偏方,但随着其药用效果的显示和被越来越多人认同,就会从偏方成为药典。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收有不少原先鲜为人知的偏方,故而对于民间的偏方,不可因未载入药典而一概否定。但是,一个方子,是否属于有效的偏方,既要符合科学常识,又应经过临床实践,最好能经过权威医学专家的鉴定。另外,即便被临床实践证实或被医学权威认定属于有药用效果的偏方,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适合所有的病人,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请医生诊治后确定,而不要随意服用。

民间偏方不妨一试,但千万别偏听偏信,耽误治疗甚至丢了性命

现在的情况是,非从事医学的普通人无法认定某张方子是否属于具有药用效果、可以治病救人的偏方,而许多来历不明的所谓偏方却铺天盖地,迷惑和扰乱人心。例如有个时期,马路街道的墙壁、电杆、公交站牌等处随意张贴的所谓“老军医”小广告,就声称拥有可包治百病、“一针病除”的“偏方”,使不少人受骗上当。最近一个时期,笔者的信箱里也经常被塞入一些宣传偏方的小广告,如近日一则小广告声称其拥有的“黄秋葵”是“非洲男人的武器”,是治疗各类阳痿早泄、尿频尿急、能壮阳健体的特效偏方,倘若有人轻信此小广告而购买服用,那么很可能不仅会被骗财,说不定还会弄坏身体。所以对于此类张贴散发于马路街道或随意塞入信箱的小广告所声称的偏方,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而对于其他渠道提供的偏方,即便有人声称服用有效,也不要一听就信,随意服用,最好还是按正规渠道就医,请医生或中医专家鉴定,确定对自己有效后再使用,切莫听到风就是雨,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用。对于那些被吹得花好稻好、声称能包治百病的偏方、“仙方”甚至所谓被“开过光”、“施过咒”的香灰、“巫水”,绝不要笃信不疑,以致受骗上当后追悔莫及。

随意滥用危害大

眼下流传的“喝尿疗法”是议论者多而真喝者无,这是令人欣慰的现象。偏方最大的弱点就是疗效的不确定性。你说它能治病吧,它在多数患者身上不灵验,千百年来只能偏居一隅而上不了中医的正堂;你说它不能治病吧,不争的事实是偶然也确实治好了病人,所以对待偏方是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负责,不到万不得已慎用偏方为好。去喝尿强身则是不可取的蠢事。滥用偏方贻害无穷。年长者可能还记得在1966年流行的偏方“鸡血疗法”,男男女女每人抱着一只大公鸡到医院排队抽取鸡血给自己注射的疯狂场面难以忘却。据说注射鸡血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发生多起过敏致死的事故后才销声匿迹。

稍后一些,“681卤碱疗法”又在国内兴起。据说每日三次每次喝2-3克盐卤水可以防癌治癌消除恶性肿瘤,一时间人们到处找盐卤,为得癌症或各种肿瘤的亲朋好友寻找“救命药”。经过千百人的实践,才认识到盐卤治不了肿瘤,这一偏方才不再流行。

如今的人们难以理解这些滥用偏方的事例,它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我们对偏方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偏方确实是一个宝库,但是还需要认真而科学地研究。对偏方还没有研究透彻,医生就轻率的使用这些偏方是对病人不负责任,有违医德。从病人一方来说,使用道听途说的偏方给自己治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很可能害了自己。好在今非昔比,人们的知识水平大有提高,也不再能被轻易煽动。“喝尿疗法”没有形成气候就是令人欣慰的好现象。

莫被当成“小白鼠”

医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千百年来,在成千上万病人身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无论你把自己的理论说得如何高明,把自己的药方说得如何灵验,最终都要以疗效如何来评判。所以,任何一个药方都有一个从产生到实践中改进及检验,再到留存或淘汰的筛选过程。诸如“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玉屏风散”之类的著名药方都是经历无数病例考验,证明是有效而可靠的,从而得以成为经典处方而流传至今。

所谓偏方,就是产生于民间并正在经受实践检验的药方。既然有些偏方对某些病人有效,说明它确有内在的道理;偏方对大多数病人无效,说明它的药方构成及剂量还不完善、适用对象及适应症还不准确;甚至并无疗效只是极其偶然的巧合。由于历史原因,千百年来,中药处方从偏方到成方的筛选都是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的。说白了,偏方是还没有试验成功的药方,是药方的半成品。

明白了偏方的本质,我们就不应该贸然相信有效率很低的偏方,去充当试验偏方的“小白鼠”。治病还须尊重自己,还是首选到正规医院请有资质的医师使用经过批准的药物及诊疗方法治疗为好。

民间偏方不妨一试,但千万别偏听偏信,耽误治疗甚至丢了性命

点击“了解更多”参与纠错赢取智库VIP会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