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奇书《陆地仙经》中的“三眠”养生术

作者:星国医 2017-08-31阅读:2678次

睡眠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些人群。清代雍正帝时的总理事务大臣马齐在其所著的《陆地仙经》中提到了“三眠魂自安”的睡眠保健方法,马齐家族从上到下四代人中,百岁以上的有15人,他本人也活了88岁。所以这种“三眠”保健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中医奇书《陆地仙经》中的“三眠”养生术

原书对其的注解是:病龙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龟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则心自定。大凡临睡时,万念俱绝,闭口瞑目,匀息侧身而卧,甚妙。

拳屈其膝的“病龙眠”

这种睡眠方式主要是侧身屈膝睡眠,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预防腿抽筋。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发生腿抽筋的状态多在双腿伸直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仰卧状态下肢伸直,我们的肌肉处在紧张状态,因此易发生腿抽筋。但是侧身屈腿的睡姿则不然,这种睡姿的下肢肌肉相对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小腿抽筋。实际上,在睡前我们也可以做做仰卧屈膝的锻炼,可以促进我们的胃肠保健,更容易安睡。具体的做法是:身体平躺,手脚自然伸直;吸气时右脚屈膝,感觉右腿挤压到腹部;吐气时右脚放下来;换左脚重复动作。

中医奇书《陆地仙经》中的“三眠”养生术

抱其膝的“寒猿眠”

一天的劳作,总是会感到腰酸背痛,原因不排除与项背肌筋膜炎、腰背肌肉劳损、颈椎及胸椎关节紊乱等有直接关系。这个时候便需要尝试抱其膝的“寒猿眠”这个睡眠姿势了。这个姿势的最大好处是能自然抻拉脊背,使脊椎关节以及肌肉韧带等得到放松。在晚上临睡前或早晨起床时,保持抱膝而卧的姿势2-3分钟,有助于缓解慢性腰背痛等症状。

踵其膝的“龟息眠”

“龟息眠”这种睡眠方式对枕头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枕高约3-4寸(12-18厘米),头要微前俯于枕上,躯干要微向后屈,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之势。右腿要弯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触床,左脚背最好钩贴于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如果不钩贴也可以,但是要放到右腿前,以自我舒适为度,然后右肘屈曲,肘弯成钝角即可,掌心向上置于耳前枕上,左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置于髋部。这种睡姿的特点是会让我们的骨盆微向前扭转,头微俯以通任脉,看上去整体呈龟形团聚状,呼吸的时候要心静意定,口微闭,以舌在上下牙龈外徐徐搅动,待津液满口后,先缓缓吸一口气,随津液下降至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呼气而极度放松。此时,宁神静听息之出。即听息。一念带万念,渐渐入静,呼吸自然,渐入匀静深长细缓。此时,进人专心听息,则自然心合于气,气合于神。这种睡眠方法对于有高血压、失眠以及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效果较好,尤其对防治盆腔瘀血有较好帮助。

中医奇书《陆地仙经》中的“三眠”养生术

需要指出的是,人在睡眠过程中姿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刚入睡时我们觉得自己保持着一种相对固定的姿势,但实际在一夜的整个睡眠过程中,人的体位一般会变动20-60次。上文提到“匀息侧身而卧”,无论是病龙眠、寒猿眠还是龟息眠,都有个特点:手足弯曲半侧卧。这种睡姿保证了周身部位的放松、气血的顺畅、脏腑的通达。如果更具体些,右侧卧是比较科学的。右侧卧时,双肺空气吸入量最多,而人体需要的氧经气体交换后是靠血液来运输的。另外,心脏位于胸腔偏左位置,左侧卧时心脏易受挤压,易增加心脏负担,因此,正常人侧卧时以右侧为宜。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 夏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