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女子刮痧第二天尿血,医生全力抢救一天一夜才捡回条命

作者:健康生活小达人 2018-03-01阅读:5939次

现代人饮食习惯不好,生活习惯也不好,十个人有九个人都是一身湿气,藏毒太深,所以,很多人会想方设法给自己排湿毒。32岁的李女士就是一心想着要排湿毒,结果找错了方法,差点没要了自己的命。

李女士一直挺胖的,怎么减也减不掉,听说自己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毒太多,又听说刮痧可以排湿毒,于是,李女士就兴冲冲地去刮痧了。

刮痧的时候,给李女士疼的都掉眼泪了,刮完,李女士一看,整个后背都是紫红色的,自己都吓一跳,问刮痧师傅不会有事吧,师傅信心满满地说,这是正常反应,就是身体湿毒太多了。

李女士就忍着疼回家了,没想到夜里就感觉不舒服了,第二天一早醒来竟然尿血了,浑身浮肿,四肢无力,家人赶紧将李女士送到医院,结果确诊是急性肾衰竭,医生全力抢救了一天一夜,才算将李女士的病情稳定,捡回条命。

医生提示:刮痧时,大片的毛细血管受损可导致皮下出血。这些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入血经过肾脏排泄时,很容易发生肾小管堵塞,导致急性肾衰竭。

由此可见,想要排湿毒,刮痧并不靠谱。

是不是“湿毒”缠身,一看就知道

1、湿郁肌表

恶寒发热、发热体酸、头痛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湿阻气机可见胸脘满闷,口淡纳呆。

2、湿阻经络

肢体重着酸痛、经脉缩短,拘急或痉。如湿痉,可见神昏,肢厥,身热不扬,闷乱等。

3、湿着筋骨

湿气盛者为湿痹,可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状,湿邪留滞,闭阻气血,则出现肌肤麻木不仁,活动不便等。

4、湿蔽清阳

头重如蒙,或如裹,狐头痛昏痛,或头晕目眩,听力减退证,清阳不能宣发,则可见肢体重滞疼痛,困倦不举。

哪些习惯容易导致湿毒

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穿得少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

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排湿毒,来一杯祛湿茶

蒲公英砂仁茶配方: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栀子(0.3g)

辅料:赤小豆(0.2g)、茯苓(0.2g)、砂仁(0.2g)、山药(0.2g)、甘草(0.2g)、绿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干姜(0.1g)、芡实(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叶(0.1g)、马齿苋(0.1g)、陈皮(0.1g)、桔梗(0.1g)、荷叶(0.1g)、人参(0.05g)、金银花(0.05g)、菊花(0.05g)、紫苏叶(0.05g)

蒲公英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消肿。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栀子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赤小豆

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我们平时说的红豆是指使用煮粥或者煮汤的普通红豆。从功效来说,红豆养心,赤小豆祛湿;从形状来说,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

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

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山药

《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山药虽然没有直接除湿的效果,但是山药可以补脾,间接的可以让体内湿气排出。

排湿毒,找到这几个穴位“使劲打”

阴陵泉: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

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丰隆穴: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