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时该不该降尿酸,看看中医是怎么做的

作者:风欲止 2018-05-01阅读:3771次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痛风防治指南都认为痛风的降尿酸治疗应在急性发作平息至少2 周后方可开始,理由是急性痛风发作期进行降尿酸治疗可能会加重痛风的症状。只有美国指南认为,在施加充分抗炎措施的前提下,可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进行降尿酸治疗。其实,痛风的急性期是否需要降酸,关键在于理清利与痹。

痛风急性期降酸,因血尿酸水平剧烈波动,会诱发痛风的二次发作,从而延长痛风的发作时间,加重痛风病情;急性期降酸的好处在于:关节内那些引起痛风发作的尿酸盐结晶将被更快排出,从而减少免疫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加快痛风急性炎症的缓解,降低痛风石的形成机率。

权衡利弊后,中医认为,在痛风的急性期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的降尿酸治疗,即能及时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改善其症状,又能减少痛风的复发,且毒副作用少,疗效更好。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则在痛风急性期降酸的中医医案。

患某,男,46 岁,因“反复右侧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2 年,加重2d”于2016 年4 月18 日就诊。患者平素饮酒频繁,素食膏粱厚味,曾被检查诊断为痛风。患者自诉此次痛风急性发作期服用苯溴马隆、芬必得等药物( 具体用量不详) ,关节肿痛未见好转。现症见:右侧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疼痛难忍,昼轻夜重,局部关节变形,局部灼热,行走困难,发热,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查血尿酸545μmol/L,其余正常。经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患者饮酒后出现右侧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为嗜酒蕴生湿热之邪痹阻经络关节而发为痛风。治疗上当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法,处方: 赤小豆30g,虎杖20g,丹参30g,海桐皮15g,蚕沙10g,土茯苓30g ,乳香10g,土贝母10g,没药10g,赤芍15g,龙葵30g,安痛藤15g,金钱草15g,鸡内金10g,豨莶草20g,甘草5g。7 剂日1剂以水煎服,同时联用苯溴马隆。并叮嘱患者低盐低嘌呤饮食,大量饮水,1 周后复诊,右侧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减轻,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复查血尿酸375μmol/L。守方5 剂,关节肿痛基本趋于平稳,随诊半年未再复发。

按:中医认为痛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平素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之品,兼素体阳盛或阴虚,日久导致脏腑积热,内伏毒邪。再遇饮食、情志等因素而诱发,即内生湿热毒瘀在诱因引动下痹阻经络关节肌肤而发病。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乃本虚标实之证。

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因其病机在于湿热瘀毒痹阻关节经络,故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如联合西医共同治疗本病,临床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上方中赤小豆利湿消肿,虎杖利湿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行气,海桐皮、蚕沙、安痛藤及豨莶草祛风除湿,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土贝母解毒散结消肿,鸡内金通淋化石,金钱草、龙葵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土茯苓、蚕沙、豨莶草均有促进尿酸排泄的功效。若热毒甚则可加丹皮、知母、生石膏等;风盛者加白芷;便秘者加大黄。痹久入络加乌梢蛇、地龙等。“痹者闭也”,故临床通络尤为关键,可采用藤类药物如忍冬藤、络石藤、鸡血藤;枝类药物如桑枝、桂枝;络类药物如丝瓜络;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