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谈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四法

作者:异国风情千百度 2017-07-04阅读:2129次

单兆伟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有柔空、通降、濡润、抑酸护膜4法。

1、柔空:食管自咽至胃,《难经集注》称之“胃之系”,《医贯》所载“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可见,食管有“柔空”的生理特性。气滞、痰湿、瘀血阻滞食管,影响食管

“柔空”之性,治疗当以宣通之品。常用宣通药物有橘络、急性子、威灵仙、王不留行等。

兼气滞者用枳壳、木香、佛手等; 兼痰湿者用茯苓、法半夏、砂仁、薏苡仁等; 兼瘀血者用丹参、莪术等。

2、通降:本病基本病机为胃失通降,常用通降法有和胃降逆法和通腑法2种。有嗳气、反酸等症状以和胃降逆法,常用药:法半夏、枳壳、厚朴、佛手等。单教授认为枳壳能双向调节贲门开合。 保持大便通畅,通过调理肠道气机,达到腑通胃降得目的故常用通腑法。常用药物莱菔子、决明子、枳实、槟榔等。

3.濡润:本病病程较长,食管炎症或溃疡持续不愈,郁热日久,伤及阴分,食管与胃失濡养,气机升降失调。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云“胃宜降则和者,……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甘寒柔润之品滋养胃阴,胃阴来复,则食管得以濡养,胃气得以和降。 常用药物:南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兼有咳嗽:加杏仁、苏子、炙百部。

4.抑酸护膜:常用抑酸药有乌贼骨、大贝母、煅瓦楞子等。

乌贝散(乌贼骨、大贝母):乌贼骨微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制酸功用较强,兼能止血;大贝母性微寒,具有中和胃酸,抗溃疡作用。二药相合,寒温之性相互牵制,去性存用。

另有乌芨散、乌芍散等,为抑酸护膜常用方。

护膜药:木蝴蝶、白及、凤凰衣等。

病案举隅:

气郁阴伤案:患者王某,男,61岁,2015年7月10日初诊。嗳气反酸10余年。就诊时:反酸、嗳气频频,时有胃脘烧灼感,胃脘闷胀、口苦,咽部不适,舌红苔少,脉细弦。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HP++。证属胃阴不足,气滞食道,胃失和降。治当养阴和胃,行气降逆,制酸护膜。予沙参麦冬汤合启膈散加减:北沙参15g,白术10g,法半夏6g,麦冬15g,仙鹤草15g,茯苓12g,荷叶10g,砂仁3g,乌贼骨15g,大贝6g,白及10g,14剂,日1剂,口服。

二诊:药后症状即轻,反酸显著减少。效不更方原则,嘱其原方14剂继服。

三诊:反酸未作,嗳气、口干苦亦不显。为防久服温燥太过,原方减砂仁,继服14剂巩固。2016年3月12日复查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

案:患者病程日久,缠绵难愈,久病多虚,易耗伤气阴,致使胃阴不足,食管与胃失于濡养,气机升降失调,临床可见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阴虚津少,津液不得上承,故见口干,舌红苔少,脉细。证属胃阴不足,气滞食道,胃失和降。方以北沙参、麦冬为君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配以白术、茯苓、半夏、砂仁等臣药,理气和胃化痰,刚柔相济,标本兼顾。再佐以木蝴蝶、乌贼骨、大贝、白及等,共凑养阴和胃,行气降逆,抑酸护膜之功。半夏、砂仁均性温,行气通降,免久服耗气伤津,故见效后即去掉砂仁。白及性寒味甘苦,既清泄又补收,现代药理证明其对食管及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乌贼骨味涩性微温,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实践证明其有中和胃酸作用,二药配伍,为制酸护膜常用药对。

痰气交阻案:李某,女,46岁,2016年3月11日初诊。就诊时:咽部如有物阻,干食无妨,胃脘胀满不适,食后甚,偶有嗳气、泛酸,大便尚调,性情急躁,舌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弦。胃镜: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痰气交阻,治当行气解郁,化痰降逆,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半夏6g,厚朴6g,苏梗10g,茯苓10g,仙鹤草15g,炒薏苡仁15g,乌贼骨15g,大贝母10g,白及10g。7剂,日1剂,口服。

二诊:胸骨后及咽部不适好转,胃脘隐痛亦减,未出现泛酸,减乌贼骨、大贝母。

三诊:药后诸证显减,效不更方,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

案:反流性食管炎是西医病名,中医并无相应的病名,多据其主要症状归入“泛酸”、“反胃”、“噎膈”、“胸痹”、“嘈杂”、“梅核气”等范畴。梅核气最早出于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此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性情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不能正常运化和敷布津液,湿聚为痰,痰气相搏,阻于食道及咽部,故咽部、胸骨后如有物阻。梅核气多见于女性,情志不畅者。《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指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内经》曰:“结者散之”。故予半夏、厚朴化痰降逆和胃;苏梗宽中理气,并助半夏降逆和中。同时配伍抑酸护膜药物,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强疗效。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谈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四法

单兆伟教授荣获全国名中医后与夫人合影

单兆伟: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10月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1965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师从著名脾胃病专家张泽生教授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名中医。曾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45名。

此文整理者:单兆伟教授的学生: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