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作者:中医家 2017-07-12阅读:1975次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脉诊是中医的精萃,是中医诊病重要一环。古今医家无不重视脉诊和脉学传承、研究及发扬。寿氏脉法虽植根于内经古脉法,但深入浅出、简便易学。前不久,中医家有幸拜访了寿氏脉学创始人寿小云教授,寿老师的讲述带领我们见识了脉学的神奇。现将采访录音整理为稿,以供大家欣赏,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热爱中医的你开启一扇脉学大门。(以下均为寿老师第一人称自述)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传统的号脉是辩证,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我师父的是号脉诊病,西医疾病,比方说长个瘤子,肺内有点炎症,是用西医的语言来描述。这个脉法在过去是私下流传的,是家传的,书上是没有的。我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刚上大学时,有人就给我说,有个脉象大师,家传的脉法,号脉特别棒,根本不用问,号完脉就跟病人讲有什么病。我第一印象就是很多人围着跟他学习,各行各业的人都有,都是民间爱好脉学的中医爱好者,学院派就我一个人。在那里见到的第一个病人是个四十左右的女性,他一搭手,就说卵巢长东西了,回去检查去吧。过了一周,这个病人又过来了,医院确诊是卵巢癌。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没见过这种架势,非常吃惊。其实就那么一次,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就够了,他让你知道,人间还有这种神奇的脉法。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老百姓都认为中医就是号脉诊病。实际上,学院派对脉法的阐述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认为号脉是很古老的一门技能,但是关于怎么号脉能够直接摸出病来,这又没有一套真正实践的东西,也没有任何一个书籍是直接介绍号脉诊病的,所以一直在很矛盾的状态。解放后,大量的西医诊断仪器引进了中医医院,比如核磁,CT,B超,在临床上脉象慢慢得被排挤到一边。客观情况,现代疾病名称都是西医疾病名称,并不是古代中医说的那些病名,比如说中医的肺胀,类似现代的肺气肿。现在的肺炎,或者心理上的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脉象都是没有讲过的。现在很多诊断都是中医西化,医院里真正会号脉的中医几乎没有,往往都是用西医的诊断。我们这个脉学,首先要有师父的引导,不过师承关系和以前也不太一样。过去的师承关系,老一辈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悟性,有没有去努力,不会像现在这样手把手地教,什么形态是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在哪个部位,他不会讲得这么细。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我毕业后,接触病人多了,就把这脉象一直研究下来。大概在九十年代,我就开始在医院建了一个专科门诊。我教他们时就会讲,这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尤其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它能帮助你更快得在医学界取得名声,可以更快得站住脚。

它有什么效应呢?老百姓会认同你,老百姓认为中医就是号脉,就是诊病。有的医生一上来就问,问完了开化验单,看了化验单就开药,连脉都不号,病人就会很有意见,说我是来看中医的,不是看洋大夫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因为中医真正的脉象是没有流传下来的,很多医生就只能用西医的。我特别鼓励年轻大夫学这个脉法,第一学会了诊断,这种诊断是和现代西医相结合的,不仅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更重要的是和西医相结合起来,直接诊断出西医疾病。很多病人都是看过西医之后才来找中医的,这时你如果没有能力去诊断西医疾病,可能病人对你的信任感就很差了。所以它能让你很短时间内就取得病人信任,不用病人张口,一摸脉就知道有哪些病。这种信任感会让病人二三十年都死守着你,认为这个大夫是可信的。一般年轻的医生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才能慢慢建立这种信任感,而学会这个脉象,很短时间就建立了。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我记得当时毕业没几年,还年轻,门诊量就远远超过同等水平的门诊,基本就和老专家那一级差不多,一上午五六十个病人是常态。学习这个脉法的还有一些私人开业的,因为私人开业很多都是要自费的,所以更注重医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没有这个能力就会失去病人。国外的医生学习脉诊的情绪特别高,国内中医院校毕业的医生在三甲医院也可以开CT、核磁、化验等,但在国外是绝不允许的,中医师就只能用中医模式去诊断,所以脉法在国外非常受欢迎。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在走入正轨后,我很快就发现摸有些病人的脉时会非常不舒服,不光是手上,而且心里也特别不舒服,比如感觉憋气。开始时我很纳闷,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后来慢慢发现这种病人往往有很强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伤害。后来就从号脉诊病开始研究脉象怎么表达心理活动、心理疾病和心理情感,形成了一套新的诊断模式,就是心理脉象体系。心理脉象体系和疾病脉法是两个独立的体系,疾病脉象表达了人的身体状态,比如器质性病变,但心理疾病是由人的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完全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东西。心理脉象从形态特征到手感特征,与疾病脉法完全不一样。疾病脉法更多表现在形态学的改变,出现某种形态,代表哪一类的疾病。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比如说,血压高,我们用手按住血管,直接去感觉血液往上撞击的力量,那么这个力量我们会和血压计上的数字去衡量,评价它多大的力代表血压值多高。但是心理脉象完全不一样,比如常见的肝郁脉,它就不是形态层面的,你手一搭上去,就产生一种深意识的振动觉,手就酸麻,特别难受的感觉。到后来就形成了两套脉学体系,一套疾病脉法,一套是心理脉法。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再往后延伸,又有了新发现,人的经历会在脉象上留下痕迹。比如这个病人很辛苦,身体上的辛苦加上心理上的被压制,身心都不舒畅,他的脉管会变扭曲。比如比较典型的代表生活经历的尺脉内侧的亲情脉。如果家庭和睦,亲情脉会特别饱满,手摸上去就是很舒服的感觉。如果从小是个孤儿或者寄养在别人家里,从小没有父母的关心照顾,他的亲情脉是清冷的状态。所以脉象同样反映另外一个层面,属于人生经历,包括婚姻、家庭、事业,这个层面其实是社会学科的东西。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按照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标准,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一个是社会适应性良好,符合这三条标准的人才是健康人。现在我们的脉法进入了社会适应性脉法体系,不是单单的身心健康。医院里现在还没有社会适应性良好这方面的诊疗,我们脉法就比较领先一步地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真正对健康的要求。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我们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诊断出西医疾病之后,怎么用中医模式去诊治?这就涉及到中医的辨证施治。

传统脉象诊断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时,会遇到矛盾问题,就是辩证的精准性不够。举个例子,浮主表,但是浮不能都主表证;沉主里,但沉不能都主里。浮脉是表证,但表证不都是浮脉,根据身体状况会有差别。比方说有些胖人,脉就是沉的,不见得就是里证,胖人很多也健康。很多疾病用传统脉法解释时,会有精准性不够的问题。而且传统脉象判断疾病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浮主表,真正的含义是说,出现浮脉时,大多数代表疾病在浅层,为表证。传统的二十八脉是去推论,浮主表,沉主里,细主气血不足。这个“主”是主要,是有一定推断性和概率性的。

我们现在用的是精准辩证脉法,它和传统脉法有差异。比如,感冒后,人体正气抗邪,脉象是有振动波的,这种振动波就类似《伤寒论》里讲的“项背强几几”,受风寒之后,后背这一块会发紧,有些震颤的感觉。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受寒之后大脑里的体温中枢让周围组织发热,代谢增强,通过震颤产能去抵御外邪。这在脉象中的特征就是有种特定的振动波,我们用振动波去诊断外感,实际上这个脉象里还有一个寒的信息。我们的脉法是从头到脚在脉象上都有一个非常精准的定位的。

比如说感冒后,也可以说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后,不同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鼻炎,有的人扁桃体肿大,有的人是咳嗽或者转成一个肺炎咳嗽,这几种定位是不一样的。比如感冒后鼻炎,鼻腔的诊断部位会有这个邪气,如果是扁桃体肿大,咽喉这个部位会出现它的形态,如果直接变成了肺炎,那么我们会在肺的部分感觉到这种燥灼感。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精准呢?第一,它定位非常准,第二,我们感受的邪气是直接精准的感受,感受的是风寒还是风热。比如南方普遍的过敏性鼻炎,只要在脉象的鼻腔位置上出现濡滑感觉就是过敏性鼻炎。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我们把脉象从传统的辨证施治变成一种精准定位的诊断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模式。在这种框架下四步脉法,疾病脉法,心理脉法,社会适应脉法,精准辨证脉法。实际上我们是在前三步脉法的基础上精准辨证,诊断生理疾病、心理疾病和社会适应性状况,这三步都是西医诊断,在此基础上我们用精准辩证脉法去诊断中医疾病。

这种模式有几个特点,第一点,它是中西医完全结合的,既可以诊断西医疾病,又可以诊断中医症候;第二点,这个体系把诊断领域的中医西化问题解决了,就是说它不是靠西医辅助手段去诊断,而是中医可以直接诊断出西医疾病。第三点,这个体系做到了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辨证施治。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把所有的西医诊断引入到中医的辨证施治的框架中,西为中用。所以整个脉学体系是适应世界卫生组织“生理、心理、社会性适应良好”的一个框架,同时又解决了一个中西结合的问题,而且把传统的辨证施治变成了精准定位、直接感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中医模式,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脉学诊断体系。

中医人物志|第94期: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脉法教授与学习模式】

中医家记者:

一般的中医学习者或者中医爱好者该怎么学习您的脉法?

寿小云:

脉象是实践医学,现场教授模式的效果远远比看书好多了。比方说我这次带的师承班,我会教他们摸心脏的冠状动脉患病后,供血不好做了支架的,支架在哪个部位,这些形态基本都会教。手把手教会提高得很快,师承班七天学到的成果,可能自己在临床摸索几个月、半年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所以尽可能选择面对面的教授,这个模式会比较好。

中医特别强调师承关系,说白了师承就是手把手教。有些感觉,有些特征性的东西,必须手把手教。什么部位,什么感觉,光凭语言描述就很困难,但他把手放上去,他感觉到了就立刻会了。像我们的脉法涉及很多心理的部分,很多过去的经历可以重现出来,有些不光是讲本人的经历,还会追溯到家庭背景情况。比方这次我带着他们到病房去摸病人的脉,其中一个病人,我一摸,她是个自杀倾向的脉,不过这是遗传造成的,家族上有人有自杀倾向。我一问病人,她说她母亲有自杀倾向。像这种脉象的追溯功能,如果不是手把手教,根本就没有可能让他感觉到这一层面。

【脉法的推广】

中医家记者:

您一直想把这个脉法传播到基层,不知道现在成果如何了?

寿小云:

我一直讲三甲医院里CT、核磁什么条件都有,可能对这个脉法的妥协性不是那么好,但是基层医院没有那么好的设备,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可能更需要这个脉法。其实我们这个脉学推广的时候,尤其在头两年,更多的是面向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在早期,基层的比例是很大的,后来学院派的也开始重视,现在有些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博士后等也来学习,这也是逐步推广的过程。我也做过初步的探讨,逐步地争取纳入到基层医生的培训这个层面上,这样可能以后给基层医生带来更大的益处。

【互联网+中医】

中医家记者:

您是怎么看互联网加中医的?

寿小云:

互联网是个推广渠道,是一个舆论平台,又是一个媒介。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中医推广出去,让国外人更好地去了解中医。互联网是没有国界、没有边界的,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科研研究上都可以在网上探讨。我们过去的中医治疗都是一对一的治疗模式,现在可以是群体参与诊断治疗。有些人提出网上看病的问题,实际上中医在网络上更多的是咨询,因为我们的诊断很大程度上倚靠号脉,在网络上不能号脉,诊断就会打个折扣。其实不管中医、西医,网上医疗行为都是受限制的,更准确的还是要当面看病治疗。

责任编辑:苏雪贞

美术编辑:朱丽莉

本文为中医家独家采访,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3.1.1。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