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医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现状如何?看这份调查报告就知道了!

作者:医寿延年 2017-07-16阅读:2178次

农村中医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现状如何?看这份调查报告就知道了!

友情提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中医智库” 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民间中医系指非公立的,以师承、家传、自学等非正规中医学历教育形式掌握中医药理论、方药、正骨、针灸等治疗方法,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个体执业者。迄今尚未见到关于民间中医成长特点的探讨。我们根据“福建民间中医”课题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发现民间中医的成长存在着鲜明的特点。

农村中医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现状如何?看这份调查报告就知道了!

1.民间中医成长的若干特点

1.1从物性学中医

调查显示,民间中医均有在中药房抓药配药、上山采药、亲尝青草药、种植草药、加工炮制中药的经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为务农的庄稼汉,后爱上中医,从事中医并很有信心。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岳美中曾指出:“中医学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相应”,“从物理体会医理,更是学医者应当时时、事事留意的地方”,“物性给人的启示,是一般书本中没有的。可见善学医者,还应善体物性。”

民间中医的上述成长经历所体现的就是从物性学中医的特点。关于中医的学科性质与特殊性,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是博物科学。博物科学是科学最原始的形态,它首先不是功利的,而是要领悟自然,沟通自然”,其特点“要聆听自然、倾听自然,对自然保持一种虔诚的态度”;“博物学改变的是科学对待研究对象的一种心态。……所有的博物学家都对事物本身有一种热爱,有一种同情和了解”;“可以起到沟通科学和人文的作用。”关于中医是否是博物科学,尚须探讨。但至少可以说,民间中医从物性学中医正是博物学家的态度。

1.2运用直觉、心悟的方法诊治病人

接受调查的民间中医,年龄最大76岁,最小41岁;从医时间最长50年,最短20年。调查显示,其中有79%的人在“您觉得当前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选了“中医人才的培养”这一项。一位64岁的民间中医在“您对于发展民间中医药事业的建议”栏下写道:“政府要……把民间的老中医药人员组织起来开展学术交流,献方献策,把老中医的宝贵经验贡献给人民大众,并对名老中医准予带徒学习。这样才能代代相传,不能让中医在医疗事业中退步。”调查也反映,不少民间中医有后继乏人、绝技妙方断于己手的深深忧虑。

农村中医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现状如何?看这份调查报告就知道了!

对于上述现象,有观点指出,与“中医属于意会知识范畴”有关。其实,中医古籍中多次出现的“医者,意也”的观点,所表达的就是中医诊治病人时运用了直觉、心悟的方法。从个别访谈看,民间老中医对于师带徒的主张,其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意识到中医水平与运用感官感知人体的能力密切相关,而这种能力非师傅言传身教难以了然。岳美中曾云,他向一名民间中医学习一种几乎绝传的“大灸法”,该灸法用于治疗虚弱不能起床之症疗效显著,但此法“纵教口授十分详细,若不亲自见习与操作,是不会用或用不好的。”岳美中上述感受说明,运用直觉、心悟的方法诊治病人对于中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1.3依托于熟人社会的反馈及声誉传播机制

从访谈中发现,一名民间中医之所以能立稳脚跟乃至取得民众信任,常与一两件传奇性的事件有关。某位被医院宣判为“绝症”的病人,其生命经他之手得以延续,这种事得以一传十,十传百,为老百姓津津乐道。并且,民间中医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

这些情况说明,民间中医的反馈及声誉传播机制乃是依托于熟人社会。所谓熟人社会,即在这种社会里,“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其中的人“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所谓对人的熟悉,就是“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所谓对物的熟悉,比如说,“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农村中医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现状如何?看这份调查报告就知道了!

这种社会形成的声誉传播机制是明显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社会作为反馈机制,人们多能承认。“纵观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历史上闻名于世的医学家,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万密斋等无一不是来自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名于民间的。”

然而,目前尚无人明确指出中医“民间”之熟人社会的内涵以及这种内涵对于中医药发展的作用。朱清时曾指出中医传统的认知方法是“先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经验,在经验基础上提出一些概念和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再发展成为一些原理,再用这些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然后证明这些原理的正确性,反复多次之后就形成一个我们称之为理论的东西(包括概念、原理、一般原理)。”因而,其中“有实证、推理,但是不占主要地位,直觉、顿悟是主要的认知基础。”

究其原因,该方法正是依托于熟人社会而创造了曾经的辉煌,如张仲景之所以“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深心大愿、卓越贡献正与熟人社会息息相关。民间中医正是依托于熟人社会从病人中获得真切、快捷的反馈,从而积累经验、提高岐黄之术的。离开熟人社会,所谓传统中医“大量的实践”、丰富的“经验”、对于原理“反复多次”的证明便无从谈起。

农村中医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现状如何?看这份调查报告就知道了!

友情提示: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获取中医智库 App,了解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