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老方不能再弃之不用了!它的确能挽救心脏,有临床数据为证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7-07-25阅读:506次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医宗必读》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上一病,乃是许多心脏病人都要面对的事情,这就是“窦性心律过缓”。一般来说,这“窦性心律过缓”出现在运动员、青壮年身上,以及睡眠期间,倒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如果发生在中老年或者老年人身上,尤其是患者本身有过心脏病史,这种情况就不得不重视了。因为它往往是心脏病变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当窦性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的时候,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和晕厥。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要为此严格服用药物或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好了,病症就先为您介绍这么多。今天,“精诚名医汇”要为您说的,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张老方。它对于窦性心律过缓的治疗,可谓立竿见影。列位请看——

人参6克,黄芪12克,白术9克,当归9克,陈皮6克,五味子6克,肉桂6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两枚。水煎服用,每日两次。

列位看官,你可知此方出自何处?它化自明代医学巨著《医宗必读》里的“拯阳理劳汤”。它功用在何?答曰补气。窦性心律过缓,说白了就是心脏跳得太慢。这是典型的心气不足的表现。拯阳理劳汤为补气良方,对此病的治疗是不是有所裨益呢?

列位看官,这种猜测,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得到了证实。根据2005年的《河南中医》记载,临床曾用此方治疗窦性心律过缓患者36例,与接受一般疗法的对照组35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服用此方的患者,有效率为86.11%,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4.29%。治疗组用药后的静息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等指标,也都比治疗前有很大提高。消息传来,一时引得中医界同仁心生振奋。这真真是古方效力的鲜活证明。

那么,这拯阳理劳汤,又是怎样拯救心脏阳气的呢?接下来,“精诚名医汇”为您解析一番。

话说这补气一事,万万不可乱来。一方面要层次清晰、循序渐进,一方面要补中有通,防止气机壅滞。可以说,就这两点来讲,拯阳理劳汤算是做得到位了。君请看——

第一层,用人参和黄芪补心肺之气。这是全方的君药。那人参,性味甘、微苦,平,入脾、肺、心经,功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人参对于心脏的强壮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中国药典》里明确指出,它可以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那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为补益肺气的要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赞曰:“黄耆,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温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所以,对心肺之气不足、窦性心律过缓的人来说,这两味药的应用十分及时。

第二层,补脾胃之气。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补脾,就是益气,可以为心肺之气的充足提供后勤保障。用什么?我们用炙甘草白术。那白术,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功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本草汇言》说:“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本草通玄》也说:“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这味药联合前面的黄芪,补脾的效果是值得期待的。炙甘草,和中补气,而且气血双补,《注解伤寒论》就认为它“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第三层,补肾中真气。用什么?我们用温阳的肉桂。此药辛、甘,大热,入肾、脾、心、肝经,功在温补肾阳。另外,《药性类明》里说得好:“桂,导引阳气,调和荣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也就是说,它凭借辛热之性,令阳气在经脉中循行畅通,宣通血脉,因此为补气的有力保障。

第四层,善后。补气,离不开补血。血为气之母。血足,气自足。因此,我们用当归来补血活血。然后,我用一点陈皮,让方才补益气血之功,不至于出现壅滞的局面,陈皮的理气行气的功效,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帮助我们。补气,我们既要“开源”,也要“敛气节流” ,所以我们用五味子。五味子能收敛脾肺耗散之气,安养五脏,可以提高补气的效果。最后,我们再用一点生姜和大枣来温补中焦,使得气血生化有源,这就让全方显得周正、圆满了。

那么,这张古方适合什么样的窦性心律过缓患者呢?主要表现就是少气懒言、自汗、面色少华、食欲不振等。可以说,这张层次竟然、条理清晰、用药全面的好方,如果能得到科学的运用,是可以给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的。祖国传统医学的价值,也得到了一次彰显。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