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齿痕、肚子大,大便黏不成形,湿气重,分清体质祛湿才会更有效!

作者:十字健康导航 2017-08-01阅读:1785次

随着各大主流媒体报导的增多,各类专家的宣读,有更多的人意识多湿气的危害,也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祛湿方法:薏米红豆粥、蒲公英水、荷叶茶,拔火罐,真可谓是多种多样。有些人用了确实有效果,有些人用来用去却发现不仅没效,身体反而出现了其它症状,比如说胃疼,症状加重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就得说说中医说的“湿”,什么是湿呢?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湿邪不袪,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湿气能引发这么多疾病,中医体质划分中的哪几种和“湿”关系密切呢?中医体质学将人分为9种基本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和“湿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痰湿质和湿热质了。

痰湿和湿热的共同点就是都有“湿”,再就是肠胃不好。中医讲湿邪不独生,性粘滞重浊,常挟它邪而动。二者都是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其中痰湿的痰还是致病因素之一,往往分有形跟无形,痰湿也可见于湿热疾病也可见寒湿疾病,比如湿热蕴脾,痰湿为患等。湿热相对范围大些,很多温病都属于湿热,如春温,湿温之类,一般病变分两种,一种是趋向湿邪,热渐退,出现寒湿病,出现的是很重伤阳病变,一种是趋向热邪,病到一定程度湿渐退,出现很重的伤阴病。

痰湿的主要病症体现在“痰”,痰湿者多身体困重、舌质胖淡苔色白而厚腻,常有喉咙不爽、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

湿热主要病症体现在“热”,湿热者多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腻,常有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心烦焦躁、口渴不饮、腹胀、小便黄、大便色黄浊等。

痰湿质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为主要特征。拥有这种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中黏腻或有甜味,喜吃肥甘甜黏食物,舌苔厚腻,脉象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好静不好动;易患糖尿病、中风、冠心病等病;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的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为主要特征。拥有这种体质的人,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面部容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体困重疲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平时容易心烦急躁;易患疮疖、痤疮、脂溢性皮炎、肝炎、膀胱炎等病;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潮湿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但一般温病讲多数是偏热,所以治疗是以祛湿为原则,有句叫湿去热无以所附,因为湿是有型邪气,而热是无形的。当人体水湿过重,出现湿邪为患的疾病时,调理脾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主水,有“水脏”之称,当肾脏出现功能异常,体内水湿泛滥的时候,通过调理脾脏也可以得到治疗。所以又有脾主湿之说!

所以,痰湿、温热的调理应以祛湿健脾为原则,每人的体质都是一种为主,兼有其它。湿热体质为主的可以用薏米红豆粥食疗,没有慢性疾病的适合每周五次,每次一小时以上的剧烈运动。痰湿体质每周三到四次,每次运动量不宜太大,时间以四十分钟为宜。

一、健脾除湿的食物 ;

1、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2、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4、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5、金针菜(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症忌食。

6、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7、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8、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9、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0、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二、穴位贴敷

另外,此两类体质的人大都肠胃不好,吸收能力及脾的运化能力都差,这样就出现了吃药效果不明显甚至越祛越湿的情况。穴位贴敷法祛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祛湿方法。适合脾胃不好的朋友祛湿使用,这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在央视的《健康之路》栏目中也有过科普。

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附子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乳香、没药、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而不想这么麻烦,经现代科技改善制成药包贴敷于涌泉穴,此配方比其他的方法祛湿效果都要好。

需要实用和了解更多养生资讯的朋友,可加笔者,微信MYY633,备注;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