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虽痊愈,气血却两亏,老中医教你走出补气血的误区!

作者:神秘的喵叔 2017-08-10阅读:726次

在本文进行叙述之前,老毛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气血: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术后虽痊愈,气血却两亏,老中医教你走出补气血的误区!

按照中医的说法,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气是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的概念,气升降聚散运动推动和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思想,对中医学的气是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概念的形成,气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命活动等理论的构建。而血则循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人体任何部位缺少血液的供养,都能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以及组织结构的损伤,严重的缺血还能危及生命。

术后虽痊愈,气血却两亏,老中医教你走出补气血的误区!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一个术后恢复没有做好,而引发气血两亏的故事:

49岁的李先生,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做了直肠低位保肛手术,当时李先生在医院做完手术之后住院了10天左右,后要求出院回家静养,但是由于李先生的一对儿女均在外工作,没办法长时间的照顾卧床的李先生,而只能靠李太太对李先生的日常进行照料,但是当时由于是秋末了,天气开始转凉,李先生不忍看太太那么辛苦,就没有听医嘱,经常下床尝试自己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结果造成了术后恢复期间气血受损,经常感觉小腹又下坠感,而且失眠多梦,夜间盗汗,稍微做点体力劳动,就会感觉疲劳,体重也急剧的下降,这时候李先生去中医院去检查,医生明确告诉李先生是身体气血受损,因为人体在做完外科手手之后,会处于气血两亏的状态,一定不能大意,这时候在休养期间来进行调养,补气血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调理自己的气血呢?

术后虽痊愈,气血却两亏,老中医教你走出补气血的误区!

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心思放在“补”上,而是着眼于身体的调理上。

中医的“补气血”,就是着眼于身体的调理。这种药物的原理,是以调理身体来达到“食补”的。

但是,中药是把“气”和“血”分开来补。看起来都是补,可目的和效果却是大大不同的。所以应用起来,就要慎之又慎了。

咱们先说“补气”,补气其实在实际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目的是为“补血”打基础;身体康复需要的是补血,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气是通络,血是活经!

那么什么才是补气呢?用现代科学的分析,就是引起神经兴奋,细胞活跃,促进了血液循环,身体里的储存能够顺利地转化成能量。所以补气需用性温而不大燥的方子。生姜、红参、海参之类的都是补气的很好的天然佳品。

就像“抽烟来神”、 “喝酒来劲”,这种“补气”是耗费的“血之气”。如果身体的储存“丰足”的话,这种提取尚可勉强一时;而如果久病虚弱之体,无存可提,那么疾病只会短期“见轻”继而是加重,甚或引发其它其它问题。

只要经络畅通,只要功能正常,就说明体内的气是够的。充满“一身正气”,何用“补气”?

术后虽痊愈,气血却两亏,老中医教你走出补气血的误区!

而补血呢?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液是个载体,它与各种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携带着“反应物”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位,然后再在不同的部位,以不同的“反应物”与这个部位特定的物质再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需要物质”。

所以说我们所谓的补血也就是说,血液里的营养物质,要全面,要充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血。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吃好三顿饭,合理地,均衡地吸收全面的营养,让血液里充满各种营养物质,这才是真正的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