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全称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强迫障碍、心理行为障碍等问题。
抽动症病程持续较长,病症易反复且多变,特征是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
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
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部分在早期出现,多数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
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缓解一段时间。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感冒、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由于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因此抽动症的出现给孩子和家长在生活上带来极大地麻烦,并且,基于上述因素,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误诊误治,过度用药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很多情况下不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而因为长期服用中药或是西药而导致肝、肾、脾胃等脏腑的损害。
西医治疗抽动症主要是一些镇静安神类的药物,主要解决的是症状问题,需要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其本质还是等待疾病的自愈,而中药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来改善体内的失衡状态,但是也普遍存在着治疗方法杂乱无章,服药时间过长,以及中药使用不当给患儿机体带来的伤害。
所以,对于抽动症而言,笔者认为要通过多角度,多方式来解决患儿神经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同时一定要注重合理的饮食起居,方能在短时间内使得病症得到较快、较好的治疗。
1、中药治疗:辨证而施治,但是一定要结合患儿的体质来组方下药。虽为肝系疾病,但是在理法方药中一定要兼顾好脾胃,勿使用大苦大寒之品,病情简单的患儿服药时间宜控制在4周之内,复杂或是病程较长的患儿也不宜超过8周。建议以中药的汤药制剂作为首选的中药治疗药物。
2、病程较短的患儿建议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若是病程较长,超过2年以上有继续加重,且病情复杂,发作频繁的患儿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可以考虑使用西药来对症治疗,使用前家长一定要明确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和停药方式。
3、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也非常的重要。作为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于担心、焦虑甚至对疾病恐慌的情绪。要多与患儿沟通和交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找到患儿精神方面诱发疾病的因素,从而使孩子逐渐摆脱焦虑、紧张、烦躁、易怒、惊恐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减轻压力,学会放松,这对于缓解病情,增加自愈的几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4、饮食必须要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粮和应季的蔬菜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对疾病的恢复是极为有利的。少食荤菜,不食甜凉,更要远离那些人为加工过的色彩鲜艳,味道过甜的食物,饮料、奶制品和小食品。
5、另外,对于较为棘手的患儿还可以尝试音乐疗法、按摩疗法和针灸治疗。在抽动症发作频繁的时候,可练习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以暂时减少抽动的症状。
6、生病期间,注意休息,精神上要尽量放松,尤其是尽可能地不要看电视、玩手机或是电脑游戏,保证每天9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多参加体育活动,对于疾病的自限(自愈)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上这些就是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特征以及治疗,总结既往在临床当中看到的很多经验和教训,再告诫家长一遍,不要将治疗疾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中药或是西药上,饮食起居和情志调整对于疾病的痊愈也至关重要。其二,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体质而导致额外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