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消化系统常见病。西医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远端回肠的淋巴结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尤多,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引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于病毒感染,多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常伴有便秘,腹痛多见于右下腹,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超声检查表现为腹腔肠系膜增厚,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大小不等,其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
临床上经常遇到因腹痛而拿着腹部彩超检查结果前来就诊的小儿,彩超结果常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很多家长因为这个而给孩子长期服用头孢类抗生素;
却不知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减低自身免疫,导致淋巴免疫的激惹使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促使肠淋巴结增生,病情反复,迁延不愈。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食滞积热,阻滞肠道,热毒蕴结,郁而发病。调理以健脾和胃,宽肠化滞,理气止痛为主。
小儿推拿调理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还能起到弥补药物之所不及的作用。现将其中几个常用手法介绍:
1、补脾经
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食用淀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2、外劳宫
位置:手背中,与内劳宫相对,手背第3掌骨的1/2处。
作用:补阳气,止腹痛或关节寒痛,收敛阴水。
手法:顺时针揉3~5分钟。
3、摩腹5分钟
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一般选择顺时针方向,约按摩5分钟。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手不宜过凉,应温暖。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4、肚角
位置:位于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相对用力拿住肚脐两旁腹肌并作对称揉拿。
次数:约3-5次。
5、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1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相对用力按揉双侧足三里。
次数:每侧每穴约按揉500次。
6、捏脊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以拇指与食中两指呈对称着力,自龟尾开始,双手一紧一松交替向上挤捏推进至大椎穴处。
次数:5-7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