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吗?

作者:糖尿病控糖营 2018-01-22阅读:5173次

每日更新,更多糖尿病资讯请↑“关注”头条号“糖尿病控糖营”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低。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人,其中儿童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人的10%~15%,并且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那么儿童糖尿病有何特征?该如何防治呢?当代儿童内分泌疾病专家沈水仙教授提请大家关注儿童糖尿病的防治。

你有想过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吗?

儿童也会患糖尿病吗?

一般人认为糖尿病是成年人的“专利”,但实际上儿童甚至刚生下来的新生儿也会患糖尿病,经我们诊治的1岁以下的婴儿糖尿病患者就有7例。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成人一样有不断增长趋势。

你有想过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吗?

据我们调查,上海市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1980~1991年间平均每年为0.61/10万。1989~1993年为每年0.83/10万,。1997~2000年为1.66/10万,是以往的两倍,得病者以9~14岁儿童为最多。

儿童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一样,有1型糖尿病,也有2型糖尿病。儿童1型糖尿病多数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甚至麻疹病毒等,这些孩子在遗传上存在某种缺陷(有易感基因),使得病毒感染后产生了针对自身胰岛的免疫反应,造成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

近年来国外报道,小儿出生后人工喂养(即吃牛奶)的孩子易患糖尿病,因牛奶中的a-酪蛋白、b-酪蛋白、乳球蛋白等均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B细胞破坏而患病。部分1型糖尿病的病因未明,尚待深入研究。

你有想过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吗?

儿童2型糖尿病多与肥胖和遗传相关,据我们对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检查表明,肥胖儿童有2型糖尿病者占3.8%,糖耐量异常者(糖尿病前期状态)占5.7%,发病率远高于1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儿童1型糖尿病通常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的症状,婴儿多尿、多饮不易被发觉,容易发生脱水和酸中毒。年幼儿童因夜尿增多可发生遗尿。部分患儿消瘦伴疲乏、精神萎靡,可有腹痛、恶心、呕吐和便秘。酮症酸中毒时可有呼吸困难、气促,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酮味),严重酸中毒时出现嗜睡、昏迷、抽搐。患糖尿病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你有想过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吗?

糖尿病儿童容易得各种感染,如皮肤疖肿、感冒、支气管炎和泌尿道感染等。如果血糖控制不良或治疗不当,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可引起许多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眼病、心脏病和神经病变等。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有近40%是由糖尿病引起的。2型糖尿病儿童起病时多饮、多尿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有逐渐消瘦的现象,有的有视力下降,等到有明显症状时,其病程往往已在半年至一年以上。

儿童糖尿病如何治疗?

目前儿童1型糖尿病仍以胰岛素治疗为主,根据我们的经验和国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初发病者经治疗血糖正常后可进入缓解期,每天所需的胰岛素剂量较小。长病程者或青春发育期患者则每天需注射3~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表明强化治疗可使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以上。对于餐后血糖高、容易出现低血糖者则可以应用超短效胰岛素,而经强化治疗仍难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是最好的选择。

糖尿病儿童的饮食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除应用胰岛素外,进行饮食控制也很重要,饮食治疗必须与胰岛素治疗同步进行。患儿可根据热卡计算安排饮食,每天总热卡(千卡)=1000+【实足年龄×(70~100)】。

你有想过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吗?

糖类(原称碳水化合物)约占55%~60%,蛋白质约占10%~20%,脂肪占30%。总热卡分三大餐和三小餐(餐间点心和睡前点心),但一般较难确定个体的能量需求,尤其是处于生长高峰的儿童,他们体育活动量各不相同。可以根据个人的胃口和家庭习惯安排饮食,不吃甜食,不使体重超重也就可以了。

还有其他治疗措施吗?

常规测血糖、运动治疗和心理治疗均是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措施。糖尿病患儿每天应有半至1小时的运动,如球类运动、游泳、跳舞等。应避免攀高和潜水,因攀高和潜水时如发生低血糖则有危险性。运动前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加餐以避免低血糖。对糖尿病儿童进行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在教会他们自我治疗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后,应让他们了解精神情绪、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皆影响病情,患儿和家长均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良好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儿童一样能长大成才。

你有想过1岁的孩子也会得糖尿病吗?

糖尿病是慢性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国内外对此病研究很多,有胰腺移植、胰岛B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研究,我深信将来能根治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能预防吗?

儿童自幼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以减轻胰腺的负担。饮食应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避免体重超重和肥胖。小儿出生8个月内最好母乳喂养。平时尽量减少病毒感染机会。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孩和肥胖儿童应定期检查血糖、尿糖。如果有多饮、多尿、多食或遗尿现象时,应查尿糖是否阳性,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早治疗。对发生昏迷的儿童一定要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昏迷。

沈水仙教授简介

专业小儿内分泌科

女,复旦大学儿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临安人。197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至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内科工作。1987年5月~1988年5月赴英国伦敦进修学习小儿内分泌学。现任上海市儿科遗传、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青少年糖尿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遗传、内分泌学组委员、国际青少年糖尿病学会顾问委员、亚太地区儿科内分泌学会委员。擅长小儿内分泌疾病如小儿糖尿病、矮小症、肥胖症、甲状腺疾病、性早熟、青春发育障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小儿常见病的诊治同样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本科生、进修生及研究生主讲《儿童糖尿病》、《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性早熟》、《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课程。重点科研为小儿糖尿病的防治研究,从1991年起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匹兹堡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小儿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小儿糖尿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并与中科院合作研究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等科研。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三联激发试验对矮小儿童垂体功能的评价》、《上海市区儿童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儿童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观察》等论文30多篇。参与编著《儿科学教材》、《儿科临床手册》、《近代儿科内分泌学》等6部专著教材的编写。培养和指导硕士生5名、博士生1名和博士后1名。并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