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少生病,家长听听儿科专家的这10句忠告

作者:医食参考 2018-02-28阅读:3346次

随着气温的降低,患病的孩子也逐渐多了起来,全国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非常忙碌。与此同时,一份以医生名义发出的“儿科用药宝典”也在微信朋友圈热传,上面针对孩子头疼、发烧、咳嗽等都列出了相对应的方法,被很多家长视为儿童用药指南。那么,这份所谓的“儿科用药宝典”真的能让家长们“照方抓药”,做到“药到病除”吗?

想让孩子少生病,家长听听儿科专家的这10句忠告

看上去有道理,但指导意义并不强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边逊介绍说,这个网上热传的“儿科用药宝典”究竟是不是出自儿科医生之手尚无可知,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过于公式化。患儿的病情发展千变万化,如果按这种公式化的所谓宝典照方抓药,很可能延误患儿病情,所以指导意义并不强。

比如,退热药一般间隔4~6小时,而不是大于4小时,这个区间太大了,家长没办法去掌握。同时,体温要在38.5℃以上才适合吃退烧药,但不是一测体温发烧就必须吃退烧药。

这个“宝典”里面提到的抗病毒中成药使用的前提是确实是病毒引起的感冒,但是患儿到底是不是病毒性感冒,一般家长很难辨别。此外,抗病毒中成药的范围很广,按照中医理论,前提是辨证施治,如果证型不对,用了效果也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孩子小于3岁是不是像“宝典”所说的,如果咳嗽就适合吃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呢?边主任介绍说,这种止咳药主要是针对食积咳嗽患儿,具有镇咳作用,不是3岁以下的孩子咳嗽吃这个都适合。

孩子大于3岁,是不是咳嗽都适合吃“宝典”中所说的“京都念慈菴”来止咳呢?这种中成药的原型是蜜炼川贝枇杷膏,从中医角度来说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等。由于偏于治疗肺热类的咳嗽,如果是风寒引起的咳嗽就不太合适。

其中提到的“衣服比你少一件”也不是很严谨,因为家长本身的身体素质就不同,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很多孩子可能穿得太少,反而容易受凉感冒。

想让孩子少生病,家长听听儿科专家的这10句忠告

这10句话儿科专家每天说得嗓子哑,家长听进去孩子少生病

“儿童疾病关键还是预防,中医强调‘治未病’,特别适合健康育儿。因为儿童的免疫力相对大人来说差很多,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预防不仅指在生病前,也要注意‘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边主任介绍说,每天医生们都会花很多时间给就诊的患儿家长做健康宣教,她总结了使用频率最高的10句话,希望对各位家长在健康育儿方面能有所帮助。

1.穿衣要适度。即便给孩子穿袜子也有讲究。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是不吸汗的话,就会很容易潮湿,袜子潮湿,孩子的脚底就会发凉,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这样很容易受寒感冒。所以,给孩子选择袜子最好是纯棉质地,透气性好。如果发现孩子袜子湿了要及时更换。

2.及时测量体温。不超过38.5℃的,尤其是一开始发烧小便偏黄的孩子,在家里要适度多喝温开水,以孩子的小便变清为宜,可以酌情在水中加一点点盐。达到或者超过38.5℃的,可以贴退热贴,在医师或者药师指导下喝退热药。

3.休息,不要继续带病上课。这样不但不利于患儿康复,把本来不严重的“小病”拖成“大病”,还容易传染给其他孩子。

4.不要一味地使用挂点滴的方式退热,可以尝试中药足浴,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要大汗淋漓。

5.感冒发热期间,患儿可以喝粥,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中医认为“虚不受补”,不要吃过多的大鱼大肉。

6.实热证型的患儿吃水果要选择苹果、梨等微寒的水果,不宜吃偏热性的桂圆等热性水果。

7.咽喉肿痛可以服用蓝芩口服液。咳嗽有痰,口中有异味,可以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8.如果患儿血象不高,发热时间没有超过48小时,一般不用抗生素。

9.打喷嚏不是一定代表孩子感冒了。感冒会导致鼻黏膜水肿充血,鼻腔分泌物增多,这些刺激会引发喷嚏。但能引起喷嚏的原因除了感冒还有很多,光线、冷空气、刺激性气体都可能引起喷嚏。所以家长不要看到孩子打喷嚏就认为是感冒,然后就开始吃感冒药。

10.不能一发烧就立刻想办法退烧。如果孩子只是低热而且精神很好,并不需要急于想办法退热。如果孩子体温超过了38.5℃,而且出现明显不适感,应该首选药物降温而不是物理降温。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最好是少量多次地喝,而不是一次喝很多。

作者:王业美

文章内容来源:医食参考

更多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营养,疾病防治,减肥保健,长寿养生等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ishicankao(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