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日丨8岁的孩子口齿不清 医生说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期 来测测孩子有没有自闭症倾向

作者:浙江新闻 2018-04-02阅读:3162次

2018-04-02 20:2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唐梦霞 通讯员 李彬

自闭症日丨8岁的孩子口齿不清 医生说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期 来测测孩子有没有自闭症倾向

4月2日,第十一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今年的主题是“有你,我们不孤独”。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翔教授研究团队参与的国内自闭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正常学校中6-12岁自闭症患病达0.41%。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简称,被WHO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医学专家提醒,虽然迄今自闭症发病机理不明,但若能早期发现、科学干预,可较大程度上促进自闭症儿童的预后改善。

被耽误的孩子

正常儿童的发展有规律可循,当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表现出明显的落后与异常,甚至出现一些自闭症行为征象(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反复等),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今天上午,杭州市七医院儿童心理科推出自闭症(儿童发育行为障碍)义诊。研究自闭症多年的专家周国岭一上午接诊了54位小患者,看诊时间持续到下午2点才结束。经过诊断,这些孩子主要是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厌学等,其中14个孩子疑似自闭症。

8岁的男孩儿威威(化名)是母亲陪着来的,虽然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但他口齿不清、说话不流利,和最亲的父母都无法正常交流。

“我叫他名字他没反应,问他问题不回答,眼神直直地张望着别处。”周国岭描述他对威威的印象。威威母亲说,孩子说话晚,也不大听指令,经常叫他名字好像没听见一样。威威虽然从普通幼儿园毕业,但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小朋友。现在虽进入普通小学继续读书,但很难再坚持下去,因为他完全跟不上同龄孩子。遗憾的是,由于没有进行早期干预,威威已经错过了语言开发黄金期——5岁前。

“有些家长不重视,以为上学了会好,结果耽误了治疗。也有家长比较警觉,孩子1岁左右就能发现他与众不同。”周国岭说。比如上午的义诊,有家长抱着14个月的孩子来看。

自闭症日丨8岁的孩子口齿不清 医生说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期 来测测孩子有没有自闭症倾向

早发现早干预

自闭症发病人数连年增长,迄今发病机理不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系统、科学的康复教育干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专家认为,自闭症儿童最佳干预期为0—6岁,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一项国内的研究表明,93%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在孩子3岁前就发现了某些症状,35%的家长在孩子2岁前就有所察觉,但从察觉症状到前往医院确诊之间,平均存在25.7个月的延迟期。对于新晋爸妈来说,最重要的是早期了解相关知识,发现疑点后尽快带孩子到医院。

“自闭症一般须三岁后才能确诊,3岁前发现疑似可提前进行康复训练,那么孩子获得改善的机会就会明显高于较大年龄才开始干预的。”周国岭说。越早干预,康复效果越好,孩子将有希望拥有自理能力,甚至是学习、工作、社交能力。如果家长后知后觉,孩子长大了,牢固形成自己的行为、思想和认知,再去接受康复训练就不理想。

目前医学专家已制定出一些早期筛查发现自闭症的方法,希望尽早地识别出可疑的自闭症儿童,并给他们提供帮助。其中,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3年组织国内儿童心理、发育领域资深专家经验制定,拟作为我国基层儿科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早期筛查工具。家长可以对照试一试。

自闭症日丨8岁的孩子口齿不清 医生说已经过了最佳干预期 来测测孩子有没有自闭症倾向

如果孩子有这些情况请警惕!

国内外研究表明,0—6岁是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期。

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必须留意,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则需要尽快就医检查。

语言障碍

三分之一的孩子在该学说话的时候,不会说话,不叫人,叫他也不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选择性“说话”,比如,对他感兴趣的东西会有回应,在家人强迫下,有时也会叫,但主动性不强。

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特别值得警惕,这类孩子小时和正常孩子基本一样,但是他们在一岁半、两岁、两岁半或者三岁时,突然“退化”了,比如本来会叫爸妈的,结果不叫了。

如果孩子本来会说话,突然不会叫了,而且有上述类似症状,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人际交流障碍

包括与他人缺乏目光交流,不主动和别人互动,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

刻板行为

孩子偏执于某种事情和状态,例如长期、过分地盯着风扇转,反复开门,反复拉抽屉等。若被强行改变,就会大哭、尖叫。

【浙江新闻+】

康复训练资源紧缺

这家医院康复训练预约已排到八月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市七医院儿童心理科进行康复训练的自闭症患儿一直都处于饱和状态,在康复师和设备都有限的情况下,等待康复训练的患儿已经预约到八月份。这在浙大儿院康复科情况类似。

“康复师短缺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尤其很多康复项目是一对一进行的。如果家长能积极参与学习,在家也能帮孩子康复训练,这也是一种办法。”杭州康乃馨康复中心的老师小董说。去年,他们学校已经为家长举行培训班,将家长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