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足口病,今早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2018年将是手足口病“高峰年”,手足口这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再次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不少家长咨询,在还没有相关疫苗的情况下,怎么预防才能避免孩子们“中招”?
预防手足口病,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勤洗手。洗手,洗手,洗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人质疑,预防流感让我们洗手、预防腮腺炎也让我们洗手,现在又让我们洗手!别嫌我们啰嗦,洗手真的很重要,能在这道程序隔离掉大部分病毒。
二是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三是在流行高峰期来临前,及时给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预防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唾液、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日用品等引起感染。记得还要和得病的小朋友分餐,如果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会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儿童居多,由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造成幼儿聚集性发病。
成人也可感染,但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在家怎么预防?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加强孩子的营养,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每天晨起检查孩子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
托幼机构怎样做好防制?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等措施;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停课等措施。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足口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38℃左右(症状轻者可不出现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和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疱疹。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7至10天即能痊愈。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请务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校儿童得病后不要着急去学校,要在全部病症消失后一周再去学校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