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宝宝中更易发生。现在正值夏季也是宝宝腹泻高发的一个季节。
如果家长们想预防自家宝宝发生腹泻的问题,看这篇就够了!(医本儿童 ybhx1105)
怎么识别腹泻?
平日里总说的“拉肚子”,可什么样的便便才算腹泻?
腹泻的判断主要有两方面:便便形状的改变&便便次数的增多!
比如出现了水样的便便,或者是稀糊状的便便,甚至有粘液脓血便;
又比如本来每天只拉一次,突然一天拉了三四次,就要考虑是腹泻。
但是新生儿和小婴儿时期,本身大便次数就比较多,这是个例外。
腹泻是儿科里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小儿腹泻排第二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据估测,我国每年五岁以下小儿的腹泻会达到1.8亿人次!
那么小孩儿为什么容易腹泻呢?
这主要是因为宝宝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他本身的免疫功能和消化系统都还不成熟,但又处于一生当中生长发育比较快的阶段,需要吃更多的东西,所以比较容易腹泻。
腹泻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病程分: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
一般急性腹泻相对比较常见,通常是由肠道的感染引起的,如常见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甚至还有寄生虫。
另外,也可以见到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如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牛奶蛋白等),还有一些少见的情况是食物中毒引起腹泻。
特别是现在6~8月,这个季节是细菌比较活跃的时期,此时的腹泻通常是由致泄性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引起的。
腹泻宝宝易脱水
宝宝腹泻就要格外注意脱水这个问题了。
婴儿体内水分的含量占体重的70~80%,而成人只有60%,这就是为什么因为儿童腹泻比成人更容易出现脱水的问题。
在丢失同等数量的水分时,儿童更容易出现脱水。(医本儿童 ybhx1105)
其次,儿童感染后容易出现呕吐和腹泻,丢失大量的液体和电解质。
最后,相对成人,婴儿皮肤面积与体积比更大,出现发烧后,经体表丢失的水分更多。
怎么能判断孩子有没脱水?脱水的程度是不是严重?怎么知道中重度脱水?是否需要带孩子去医院?
脱水根据严重的程度,可以划分为:
轻度脱水(失水3~5%)、
中度脱水(失水6~9%)
重度脱水(≥10%)
对照下面的临床症状表格,来看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脱水,属于哪种程度的脱水。
这些症状对于家长来比较抽象,具体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下面这些症状来判断:
轻度到中度脱水
如果孩子是轻度到中度脱水,可能有以下表现:
相对平时不怎么爱玩;小便的次数比平时少;孩子的口唇比较干燥;哭的时候眼泪比较少;如果孩子的囟门还没有闭合,可能会出现囟门凹陷。
重度脱水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可能发展到重度脱水:
烦躁不安;或者非常嗜睡无法叫醒;孩子的眼窝深陷、手脚冰凉、苍白;皮肤出现褶皱、比较松弛;小便减少到每天只有一两次、甚至没有。
判读孩子脱水的两个简单办法
方法一:家长按压孩子的手指头5秒左右然后松开。刚松开时会发现手指头皮肤发白,如果没有脱水,皮肤在2秒内恢复正常颜色,如果超过3秒,就提示毛细血管灌注异常,提示脱水程度严重,出现循环不良。
方法二:用手捏孩子腹部的皮肤,如果迅速回弹说明正常,如果2秒左右才回弹,可能提示轻中度脱水,如果超过2秒,则表明严重脱水。
重度脱水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就医。在腹泻时就诊,医生通常会问家长,孩子的尿量怎么样?
因为这个指标是家长们比较能够量化的,尿量就是比平时稍微少一点,颜色稍微黄一点,都是轻度脱水的状况。
如果尿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六小时以上没有尿,尿特别黄,这种就是重度脱水。(医本儿童 ybhx1105)
如何预防宝宝脱水
在宝宝每次稀便之后,还是要补充一定量的液体,可以根据情况交替的补充口服补液盐,或者是给孩子喝一些米汤、面条汤。
口服补液盐
对于腹泻的孩子来说,口服补液盐真的很重要。一下是口服补液盐的估计摄入量,摘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仅从参考)
服用口服补液盐时,需要不断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如果有变化,也有可能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对于有一些小朋友是要慎用或者禁用口服补液盐的:
比如频繁呕吐的孩子,这个时候再给他吃这种口感并不是很好的口服补液盐,可能会诱发他进一步的呕吐;
还有一些孩子腹胀明显,或者重度脱水,这些都不是口服补液盐的适应证。
对于严重呕吐无法进食,或者中重度脱水的孩子只能先静脉补液,避免孩子进入恶性循环。如果孩子的状态见好之后,是可以改回到口服(补液)的。
合理喂养很重要
母乳喂养的宝宝,我们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可以增加喂养的频次,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另外要少食多餐,减轻孩子的肠道负担。也要避免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以及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会加重腹泻的情况。(医本儿童 ybhx1105)
补锌治疗
在腹泻的时候,锌的缺乏会加重腹泻的进程,所以鼓励急性腹泻的孩子能进食的时候,可以给一定量的补锌。半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给20mg的元素锌,补两周左右。
其他措施
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措施。比方说使用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就我们通常说的使用益生菌),以及使用一些抗分泌药物,使肠道的水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