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的任何异物(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性微生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本能性生理反应。
免疫力较差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往往容易患病且病情迁延而难以治愈,此时有些人可能会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类制剂来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提高抵抗力,减少患病的目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胸腺肽类制剂?用胸腺肽类制剂来增强免疫力,是否真的靠谱呢?
胸腺肽,您需要了解的前世今生
胸腺肽是胸腺组织分泌的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众多实验表明,胸腺肽可促进T细胞的分化、发育并调控其功能,增加干扰素、白介素-2、白介素-3等淋巴因子的活性水平,增加自然杀伤性细胞的活性等,确实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的T淋巴细胞缺陷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胸腺肽是从小牛胸腺中提纯的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并被制成了冻干粉针剂、注射剂、肠溶片、肠溶胶囊等多种剂型。
胸腺肽最早也是从小牛胸腺中提取获得的,并于1980年在意大利上市,之后在欧美国家开始较大范围注册和研究、使用。临床上常用的是胸腺肽α1,研究表明其可以单独用于乙肝的治疗,或与干扰素合用来治疗乙肝、丙肝,或作为辅助疗法来纠正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免疫抑制、免疫力下降、不足等情况。此外,胸腺肽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及作为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的免疫辅助剂。
胸腺肽,并非免疫增强的“神药”
胸腺肽类制剂,因其“神乎其神”的免疫增强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使用量逐年增加,使用范围也逐年扩大,似乎成为了能治百病的“神药”。然而目前,临床上胸腺肽的使用存在着一些超适应症、超疗程用药的不合理现象,SFDA就曾经通报过很多此类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如临床上部分用药的原因仅仅是为了预防非典型肺炎、免疫力低下、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此种情况在胸腺肽类制剂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后,在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更为常见。此外,胸腺肽还会经常被用于儿童患者,且存在着超剂量、超适应症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此点尤其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一般来说,老年人、儿童、体弱者,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比较容易罹患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且病情往往迁延,这是自身免疫力下降“惹”的祸,是由于机体对抗“异物”入侵的能力不足,而且一旦得病病情反复,不容易康复。为了防、治此类疾病,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是不错的选择,这时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胸腺肽类制剂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可谓是如获至宝。打打针、吃吃药就能提高免疫力,简单方便,切实可行且由于可以报销,病人在经济上的负担也不会很大。这种想法和用法不仅流行于患者,很多临床医生也是颔首默许的。
事实上,这类人群的免疫退化并非完全是由于免疫缺陷所造成的,一般还会受到营养状态、其它疾病、器官功能减退、药物的使用、运动锻炼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儿童,单纯由于免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少之又少,事实上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健全,尚处在不停的发育完善阶段,正是通过不断的与疾病对抗才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于病原刺激的记忆,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因此,胸腺肽类制剂并非免疫增强的“神药”,在考虑选用该类制剂时,首先应当做好免疫力自身水平的检测,了解是否真的存在免疫缺陷,然后再用药。
胸腺肽,盲目使用过敏风险多多
胸腺肽类制剂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是对于正常人而言,自身的免疫力水平本来就维持着动态的平衡,换言之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点免疫力水平略高略低都是完全正常的,单纯依赖胸腺肽类制剂以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方法,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提高免疫力水平,但会打破既定的免疫平衡而有可能引发免疫亢进,进而增加患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虽然胸腺肽类制剂可以增强特殊人群对于流感疫苗的反应性,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此外,众所周知,由于胸腺肽为异源性物质(多为小牛胸腺提取物),容易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近期,在SFDA关于胸腺肽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通报中,严重的不良反应竟然占到了24.29%,且牵涉到全身性损害,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高热等,其次是呼吸系统损害(5.13%),包括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哮喘、胸闷、窒息等,皮肤及附件损害(0.45%),主要为严重的皮疹。上述严重不良反应均与过敏反应有关,因而盲目使用胸腺肽类制剂,尤其是注射剂,存在着风险。
胸腺肽,用药前后应当注意
胸腺肽类制剂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但在使用时应当充分注意:①医生在用药前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胸腺肽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最好对患者的免疫力水平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真的存在免疫缺陷;在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救治;患者不能盲目轻信、跟风用药以至机体的免疫力平衡被打破而遗留后患。②医生应严格掌握胸腺肽类制剂的适应症,权衡治疗利弊,谨慎用药,且能口服的不主张注射;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疗程给药;单独用药,避免与其它药物不合理的配伍;18岁以下儿童用药更应慎重,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③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胸腺肽类制剂的说明书之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增加不良反应具体描述,尤其是严重的过敏反应;企业还应当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展相应的安全性研究;调剂药师和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确保胸腺肽类制剂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④胸腺肽类制剂禁用于对其成分过敏者及器官移植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属于慎用范畴,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总之,对于“亚健康”人群而言,盲目的依赖胸腺肽类制剂提高免疫力是不靠谱的。如确需用药,应当注意用药的合理性,不宜超适应症、超剂量、超疗程用药,需要格外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做好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在此点上其它提高免疫力的生物制剂亦然。
“是药三分不良反应”,事实上对于儿童、老年人或体弱者,还是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如适宜的体重控制、适当的运动锻炼、均衡的营养补充、有效的睡眠改善、舒缓压力、平和心态等方式来提高免疫力相对而言更为经济、合理、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