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作者:陈英医生 2017-06-28阅读:1764次

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最近门诊高烧的孩子不少,有一部分是化脓性扁桃体炎,有的高热伴发皮疹的是猩红热的患儿。

猩红热和化脓性扁桃体炎看似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疾病:一个是高热皮疹,一个是发烧嗓子痛扁桃体化脓,为什么放在一起讲?

是因为二者有相同的感染源:A族链球菌。(大多数化脓性扁桃体炎是链球菌引起来的,但也有少部分是其他病原体所致)。由于导致二者的A族链球菌的型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疾病状况。

猩红热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为A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可伴发心、肾、关节的损害。学龄及学龄前儿(4-7岁)多见,婴幼儿相对较少。本病冬春发病较多。

病名的由来

猩红热听着恐怖,有点像瘟疫。其实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这个疾病的英文是:scarlet fever,scarlet 的中文意思是“猩红色”,fever是发热,所以翻译为猩红热,就这么简单。

猩红热被列入传染病,如诊断需上报疾控中心,幼儿园如有猩红热,会按传染加以管理。

病名吓人,又是传染病,所以家长听闻孩子患此病常常比较紧张。但现在卫生条件及生活条件改善,抗生素广泛使用,本病比较少出现规模流行,虽起病凶猛,但治疗效果好,引起合并症也明显减少,家长不要过于紧张。

症状

多数高热起病,体温可到39~40℃,伴头痛、咽痛,孩子精神偏弱,比普通感冒发热显得病情重。

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即可出现皮疹,皮疹出现非常快,从耳后,颈部开始,1日内迅速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但皮疹较为特殊,呈”醉酒样“皮疹,即孩子全身皮肤潮红如饮过酒一样,但往往看不到明显的疹子,所以家长常常没有发现孩子出疹。医生体检时发现皮肤潮红,手压皮肤潮红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这就是“猩红热”的皮疹(如下图)。

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除皮疹,医生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腺肿大充血,还可发现“帕氏线”、“口周苍白圈”以及“杨莓舌”等体征。

猩红热的另一个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皮疹消退后的脱屑及脱皮。皮疹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有效治疗后2~4天可消退。退疹后躯干部皮肤出现明显的脱屑,手掌足底可见膜状脱皮,脱皮后不留色素沉着,不留疤痕。

诊断

有接触史: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接触史者,有些轻型猩红热只有咽颊炎表现,也可以成为感染源。

典型的临床表现:突发高热、“醉酒样”皮疹、炎、扁桃腺红肿、口周苍白、杨梅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为猩红热的特点。

化验检查: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咽试子可检出A族链球菌。

治疗

猩红热虽来势比较凶,但临床治疗效果大都很好。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病程初期如患儿高热,精神较弱,血象很高,可考虑静脉使用抗生素,待病情控制改为口服。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要遵医嘱服完7-10天或更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

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特征

化脓性扁桃体炎即是以扁桃腺化脓为主要表现的炎症。主要致病菌如上述为A族链球菌,其他细菌及病毒也可导致,但比率比较低。

典型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往有高热,咽痛。体检时在扁桃体可见到白色脓性分泌物,有的伴有颌下或颈部的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及化验检查与猩红热相同或类似。

治疗

与猩红热治疗相似,本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上多选择青霉素族或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以口服为主,治疗效果比较好。

患儿高热,精神弱时可考虑使用静脉抗生素。有些“化扁”是耐药菌株导致,静脉使用抗生素3-5天或更长时间才退烧,家长不要因为退热慢而反复多家医院就诊。

治疗中还可能发生:使用抗生素后体温反而升高。这是由于使用抗身素后,细菌在短时间内被大量杀死,在机体内崩解,释放出大量毒素,导致体温更高,这是一个正常的治疗反应,不必着急,高体温只需对症处理即可。

一般化脓性扁桃腺炎的治疗疗程是7-10天,有的根据病情可达14天。过早停药会导致疾病反复,而反复的“化扁”有可能导致肾炎、心脏炎、关节炎。家长不要自行主张,要遵从医嘱。

反复发生的”化扁“则要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

微信公众号:chenyingyisheng

文章均系原创,如转载于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媒体请遵守以下授权形式:请在文章前标明作者:文/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 陈英。如修改文章标题或内容需与作者联络,将有关信息发至公众号后台。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