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结直肠癌,这三级预防速速行动起来!

作者:医学界肿瘤频道mp 2018-03-21阅读:2871次

朋友们,合理饮食,体检也行动起来吧!

作者丨 陈奕贵 福建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来源丨胃肠病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近几十年来发病数和死亡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世界上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肠癌已上升为全球第三位最常见的癌症,2000年全世界有70万人患大肠癌,其中50万人因此而死亡。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患者数也在增加,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发达的城市或地区。

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2万名,发病率为179/10万,其中结肠癌位居第二位。据上海地区调查显示,我国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所以,肠癌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1

大肠癌的一级预防

我国与结肠癌发病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过多,谷物摄入减少

对比过去两个10年段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量,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我国居民粮食吃得越来越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吃得越来越多;

2. 活动量减少

过去10年间,我国居民无论男性女性,其在工作场所的身体活动都在大幅度减少;

国民体质调查发现,我国工作年龄人群每周3次30分钟身体活动者的比例仅有20%~25%,50岁以上人群仅有40%。

3. 饮酒和抽烟

1992年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饮酒量不足3克,2002年日饮酒量已超过了25克。

我国在签署世界控烟框架条约后的3年半中,烟草消费竟增加了20%。

4. 体重超标

最新癌症预防报告已确定身体脂肪过多与癌症危险性增加密切相关,而十几年来,无论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我国人群身体超重者和肥胖者都在显著增加。

5. 药物因素和遗传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肠癌发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50%。

有家族史者要提前筛查或干预治疗。

尽管引发癌症的病因是复杂的,但现有危险因素对各种癌症发生发展影响的科学证据,足以支持开展有效的癌症一级预防。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减少我国各种主要癌症的证据是充分的,其中维持健康体重、适量身体活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及戒烟、限酒,是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主要策略。

一级预防做到“两多”。

一、多运动

近年肠癌日趋年轻化,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精英易患肠癌。人们为他们在事业巅峰之际离去感到可惜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以下原因呢?他们有几个共同点:因忙于工作而饮食无规律,消化道生理节律被打乱,肠道运行不畅;工作繁忙缺少休闲运动,无法安排正常规律的时间进行锻炼。  

英国科学家指出,运动可以将患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癌症研究运动”和“苏格兰癌症基金”联合发表的报告指出,运动、体力劳动、健步或园艺等休闲活动,均能够使人们远离肠癌。有关研究显示,经常做运动的人,患上肠癌的几率较低,即使他们有节食、过度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存在。

二、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3年的研究和“评选”,公布了世界十大垃圾食品。

其中的六类食品可能导致癌症:

油炸类食品

腌制类食品

加工类肉食品(含亚硝酸盐)

方便类食品

话梅蜜饯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烧烤类食品中,一只烤鸡腿等于60支香烟的毒性。

近年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人们,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越吃越多,而富含纤维素的粗粮及蔬菜却很少吃或基本不吃,这使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西方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饮食中如果富含纤维,就会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为什么高纤维素食品具有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第一, 纤维在肠道内不能被消化,可以刺激胃肠道加速蠕动,增加胃肠道的容积,软化大便,所以能加快粪便的排出。  

第二,纤维在胃肠道中可以通过神经刺激大脑,让大脑有充分的时间意识到身体不饿,从而防止过量饮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第三,蔬菜中的纤维素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的物质能促进细胞分化,可防止肠癌发生。  

第四,纤维可以保护肠道细胞,并减少胆汁对肠壁细胞的刺激,从而降低肠癌的发病几率。  

第五,没有被消化的纤维在胃肠道中还可以吸附食物残渣中的致癌物质,如亚硝胺、多环芳烃等,使这些致癌物质随粪便排出体外。  

第六,纤维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防止人体过于肥胖,而肥胖同样也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英国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该至少摄入35克以上的纤维素,才能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所以,生活条件好了,需要吃“忆苦饭”,并且要常吃。

2

大肠癌的二级预防

肠癌主要是大肠癌,小肠癌罕见。肿瘤分期越高,则表明发现越晚。

据国外资料报道I、II、III、IV期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93%、84%、44%和8%。可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的关键。

要注意以下这些改变:

1.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黏液。

2. 腹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或反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3. 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腹部肿块或肠梗阻症状。表现为不能进食、呕吐、贫血、消瘦以及腹部出现肿块等典型症状。

对于超过40岁的中老年和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尤须引起注意,需及时就医,早诊早治,以便得到好的治疗效果,一旦等到出现典型的症状时,疾病往往已属于晚期,丧失了根治性手术机会。

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肿瘤标志物、甲烷-氢呼气实验等。

二级预防要做到:“两早”。

一早:早发现肠癌

定期体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目前观点认为,在40岁左右,至少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异常,那么以后可以5年左右检查一次。

1. 有肠息肉或其他与肿瘤相关病变,那么就要相应治疗,并缩短随访复查间隔。大约90%的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所以,及时切除息肉很关键。

2. 其次是根据绝大多数疾病在早期都有的或多或少的表现,来决定是否要做肠镜检查或肛门指诊。

3. 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很隐蔽的癌症,容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医生和病人都可能因疏忽而漏诊、误诊。

4. 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疮十分相似,而患痔疮的特殊部位是人们讳疾忌医的地方。有50%的直肠癌病人早期被误诊为痔疮

5. 结直肠癌早期会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和腹胀、贫血与消瘦等。  

6. 当发现大便带血时,您可去医院外科做直肠指诊,万不可有侥幸心理。大便带血的肠癌高危人群——患有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及家族中有易患肠道肿瘤倾向的人,更应进行定期抽血,做癌胚抗原检查、肿瘤因子检查等,特别是定期做结肠镜的检查

二早:早治疗肠癌

在诊断为肠癌时要有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它。有些病人出现心情压抑、悲观等情绪,甚至不积极配合治疗,这是错误的。因为,人的免疫系统与自己的情绪、意志力密切相关。在情绪低落时,自身防御肿瘤的免疫细胞会处于低迷状态,无力监视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更无法将肿瘤细胞有效地杀灭。  

发现结直肠肿块应尽早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明确肿块的性质。现在,通过肠镜下直接电切息肉并活检的技术相当成熟,病人痛苦很小,而且可使肠癌得到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手术后要做定期随访,切不可认为一劳永逸。

目前,确诊为结肠癌后,需要综合的积极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最为重要。尽量在手术过程中彻底清除肿瘤,同时在手术后进行化疗,将为后期的其他治疗打下基础,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

3

大肠癌的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对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放化疗、免疫治疗,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目前对于能够根治性术后的肠癌,主要是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针对肠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针对调控肿瘤生长的抗EGFR抗体(如爱必妥等)、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VEGF抗体(如安维汀等)。

结直肠癌发生远处转移是否还能手术?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作为常见肿瘤对人类威胁很大。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约有三分之一即有转移,其中肝转移占第一位,其次为肺转移、腹膜后转移等。

目前的观点认为,结直肠癌远处转移也可以有手术价值,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时或者分期切除可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国外报道同时性或者异时性肝转移经积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35~40%。如果只是单纯的肺转移,也可以考虑同时性或者异时性肺转移灶手术切除,部分患者也能获得根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