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论文拾粹|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士团队Q1区文章

作者:协和医学杂志 2018-03-31阅读:1020次

Q1区文章-5

本期介绍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士团队于2018年1月发表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Q1区杂志“Molecular Cancer”上的文章“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mediators of the progression and chemoresistance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their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影响因子“6.204”

细胞外囊泡在胰腺癌进展与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潜在临床应用

作者:邱江东,杨刚,冯梦宇,郑苏丽,曹喆,由磊,郑连芳,张太平,赵玉沛

目的

讨论细胞外囊泡(EV)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

内容

胰腺癌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进展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EV是细胞间的运输及通讯工具,并通过调节胰腺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关系参与胰腺癌的进展与耐药。

(图片来自于原文)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来源的EV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而从胰腺癌细胞中提取的EV则能够抑制自身的增殖。

EV还能够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肝脏前转移灶的形成。

EV对肿瘤免疫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一方面EV能够抑制T细胞的迁移和NK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

另一方面EV也能够激活树突状细胞,这种现象可能与EV的不同成分对不同免疫细胞的影响不同有关。

此外,EV还参与胰腺癌耐药的形成,这与EV在胰腺癌细胞间传递耐药相关microRNA(如miR-155)及上调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在吉西他滨的刺激下,CAF分泌的EV增多,并将耐药相关因子Snail传递给胰腺癌细胞。此外,相关信号通路如PI3K/AKT也参与到EV介导的胰腺癌耐药形成机制中。

在诊断方面,EV相关microRNA及蛋白有望成为新型标志物,Glypican-1阳性的循环EV更是能够达到10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EV提取的时间及技术成本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基于EV在胰腺癌发展中的作用,目前以EV为主要成分的免疫刺激剂、以EV为载体的药物传送系统以及以EV为靶点的靶向治疗都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图片来自于原文)

结论及意义

EV在胰腺癌的进展及耐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并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良好应用前景,深入研究EV与胰腺癌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对胰腺癌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点评

胰腺癌的诊治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难题,尽管手术技术及辅助治疗水平不断提升,胰腺癌的生存率仍无明显改善,这表明我们对胰腺癌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细胞外囊泡是目前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尤其是在肿瘤疾病中的研究。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细胞外囊泡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胰腺癌的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篇综述的设计紧扣临床诊疗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即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侵袭转移及耐药。通过检索细胞外囊泡与胰腺癌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我们发现上述几个问题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解答。

除了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进展,细胞外囊泡在胰腺癌的诊治中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在胰腺癌的诊断中相比现存的标志物有着更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在治疗方面也能够成为理想的药物运输载体。细胞外囊泡的这些特性提示其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将会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相信,在克服细胞外囊泡分离及提取的难题下,其能够为胰腺癌的临床诊治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邱江东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胰腺癌的耐药机制。

第一作者:杨刚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通信作者:张太平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耐药。

通信作者:赵玉沛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普通外科学,胰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韩显林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获临床医学博士。研究方向:胰腺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研究。

协和论文拾粹|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烜教授团队Q1区文章

协和论文拾粹|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刘大为教授团队Q1区文章

协和论文拾粹|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及妇产科团队Q1区文章

协和论文拾粹|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刘洁教授Q1区文章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

戳我吧~“阅读原文”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