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2016“寻找最美医生”评选结果公布,《大众医学》杂志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教授获得“最美医生”称号。
让我们来看看,95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身上,演绎着怎样的“最美故事”和“医者仁心”。
1958年,36岁的吴孟超“向肝脏外科进军”,白手起家,创立了肝脏外科“五叶四段”的关键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的技术体系,先后完成国内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肿瘤切除术,创下了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归国求学遇恩师
1
1922年,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1927年随母赴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后来,吴孟超在马来西亚华侨办的光华初中学习。“光华”乃“光耀中华”之意,从那时起,爱国的种子就在吴孟超的心中生根发芽。因当地没有华文高中,而吴孟超不想念外国人编的教材,所以1939年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归国求学,将来报效祖国。 回国后,吴孟超勤工俭学,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考上同济医学院,从此步入医学殿堂。1949年大学毕业后,吴孟超进入华东人民医院(后改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工作,结缘本刊创始人之一、有着“中国外科之父”美誉的恩师裘法祖教授。
其实,从裘法祖教授1946年回国担任同济医学院外科教授时起,吴孟超就把他视为心中偶像。那时候,我国的外科医生仅限于做阑尾炎等一些小手术,而在德国就担任外科主任的裘法祖是全能外科医生,从头到脚的手术都能做,他还率先提出把大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等,奠定了当代医学的专科概念。裘法祖上课不用稿子,讲课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很受学生崇拜,回国不久就名扬上海滩。
1954年,裘法祖被第二军医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当年在医学院当实习医生时,吴孟超只能远远地在人堆里看裘教授做手术,而现在终于可以站到老师身边了。裘法祖教授的一举一动,吴孟超都认真学习并做记录。吴孟超的勤奋很快引起裘法祖的注意。在裘法祖眼里,吴孟超是个非常勤快的人,因此很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裘法祖做手术以精准见长,干净利落,以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被誉为“裘氏刀法”。吴孟超深得其真传,直到现在,吴孟超开刀的方法和风格仍是恩师风采的延续。
勇闯肝胆诸禁区
勇闯肝胆诸禁区
2
195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个日本人狂妄地说:“在肝脏外科方面,你们中国的差距还远着呢,要达到我这个水平,起码二三十年!”吴孟超听了十分生气,他暗下决心:非要赶上他们不可!
吴孟超去向恩师请教,裘法祖指点道:“中国的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偏偏中国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的话,今后可朝这个方向发展。”恩师一言,指明了吴孟超一生的方向。当时,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的40%,但是肝脏手术始终因为出血量大、患者容易死亡而尚处于探索阶段,肝癌的防治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
从学习肝脏外科基本理论起步,吴孟超与同事一起翻译出当时刚出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迈开了进军肝胆外科的第一步。1958年,吴孟超又与同事组成“三人小组”,历经数月的辛苦努力,成功使用赛璐珞材料灌注出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肝脏血管模型。通过亲手制作大量标本,吴孟超对照文献研究肝脏的血管走向和分布规律,大胆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学理论。这一理论是国际上关于“五叶四段”的最早表述,一直运用至今,被评为建国来我国肝脏外科领域的首项重大成就。
960年,掌握了肝脏“密码”的吴孟超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实现了中国肝脏外科零的突破。然而,随着外科手术的突破,术中止血的难题又挡在了吴孟超面前。当时,针对术中止血,国际医学界主要有三大方法:解剖肝门法、局部止血法、低温阻断法。吴孟超认为,这三种方法都不好:解剖肝门操作复杂,局部止血无法适用于大肿瘤切除,低温阻断对手术条件和病人耐受性要求过高。吴孟超决心另辟蹊径。可是,常温下该怎样实现安全手术呢?他一度苦无良策。一天,吴孟超在家中看书,厨房传来了自来水洗菜的声音,时开时关,水声时续时断。他突然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在肝脏供血“总闸门”的第一肝门安一个“自来水开关”,不就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血流,既能止血,又能确保肝脏不断获得血液供应了吗?这个想法运用到临床后,手术中病人出血少了,手术时间缩短了,成功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在临床获得成功。面对又一次突破,吴孟超调侃道:“我只是向自来水公司借了一个水龙头。”
有了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的积累,吴孟超一步步突破了一连串的禁区: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1996年,吴孟超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进一步把我国的肝脏外科水平推向国际最前沿。
50多年过去了,吴孟超和他的团队施行的肝癌手术已有2万多例。当初,绝大多数肝癌被发现时已是晚期,患者只能存活半年左右。而现在,不仅能发现微小肝癌,能切除巨大肝癌,能处理残留灶、转移灶,还能完成肝移植手术、控制术后复发,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早已超过了50%。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回想起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除了自豪,吴孟超心中更多的是对国富民强、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的欣慰。
医德医术需并重
勇闯肝胆诸禁区
3
在吴孟超眼中,恩师裘法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对待病人却非常耐心负责,他曾亲眼看到老师趴在病床边观察患者的小便量。1954年的亲身经历更让吴孟超深切地体会到,仅仅拥有高超的医术并不算是好医生。那年,吴孟超的肚子里突然生了一个“大疙瘩”,不少人说是肿瘤。裘法祖亲自检查后,也很难确认这个“疙瘩”究竟是什么。当时,吴孟超的第一反应是“完了”,手术前差点没敢签字。手术后,结果出来了,原来是慢性阑尾炎!肚子里的“疙瘩”解除了,为了解除吴孟超心里的疙瘩,裘法祖特意将切下来的“疙瘩”送去做病理检查。看到病理报告上的结果,吴孟超才算放下心来。
当了一次病人后,吴孟超的一腔热情和爱心更是毫无保留地给了病人和家属。他常说:“作为医生,没有挑选和应付病人的权利,只有为他们解除病痛的义务。”几十年来,冬天查房时,吴孟超总是先把手放在口袋里捂热,然后再去接触病人的身体。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之后,他都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吴孟超说,这对医生而言仅是举手之劳,却能带给病人很大的温暖。
直到现在,吴孟超还要接待慕名求诊和预约的病人。接待病人时,他会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到病人身上。他说:“病人来看病都不容易,宁可让自己人等,也不能让病人在门外等。”只要是找到他的病人,不论来头,一概认真接待。从病史病情、如何治疗到生活细节,吴孟超会一项项问、一句句听、一遍遍解释,直到病人满意离去。他说,医患关系关键在于医生,只有医生态度好了,解释到位了,病人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只有医患携手共同对抗疾病,疗效才会好。
吴孟超常说,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帐。因此,吴孟超给病人做手术,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结扎、缝合都用便宜的针、线而不用更贵的专门的器械;做检查时也尽量为病人省钱,如果做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也决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九五高龄仍“登台”
九五高龄仍手术
勇闯肝胆诸禁区
4
多年来,常常听闻吴孟超还在为病人做手术,有时一天就要做两三台,总觉得不可思议,心里时不时会冒出些小疑问:这么大年纪了,看书写字手都有点抖,手术时抖不抖?病人请他做手术,放不放心?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有幸跟随他走进手术室,一睹“吴氏刀法”风采。
这是一例巨大肝癌切除术。上午9时,处理完部分公务的吴孟超在助理陪同下进入手术室。一踏进手术室大门,他立即兴奋许多,连步子都变得灵活而轻盈,微笑着和每一位医生护士打招呼,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吴老”或“老爷子”。吴老的手术位于最里面的房间,一路走过去要经过另外9间手术室,他一边走一边“巡逻”,依次往每个手术室里瞄一瞄。
走进手术室,吴老并不急于洗手消毒、穿衣服,而是双手叉腰,再次仔细观看已经挂在手术室墙上的片子,待心中有数后才转身出门洗手。他洗手时,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洗得非常仔细。他说:“认真洗手是减少病人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外科医生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再次进入手术室,吴老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起无菌手术服,用力一抖,潇洒地抛向空中,同时敏捷地将双臂插入袖子,随后戴上无菌手套。
此时,病人、麻醉师、三位助手、护士早已各就各位,第一助手、肝外二科主任王葵正在为病人划下第一刀,切开皮肤,继而逐层进腹。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一位53岁的肝癌病人,右侧肝脏长了一个直径9厘米左右的巨大肿瘤。吴老上台后,开始探查,先看看病人腹腔内有没有腹水,肝脏质地、颜色怎么样,肝脏表面和边缘情况如何,肿瘤位置、大小怎么样,再看看脾脏有无肿大,胆囊有无结石、充血、水肿,胆总管有无增粗,然后看看肝十二指肠韧带、胃、十二指肠、胰腺、肠系膜根部等邻近部位有无异常及肿瘤种植。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吴老准备为病人切除右肝肿瘤。
在助手的默契配合下,吴老首先将肝脏游离,然后沿着肿瘤边界距离肿瘤1厘米处切开肝包膜和浅层肝实质,阻断肝门,由浅至深运用血管钳夹法、指捏法,离断、结扎所遇血管和胆管,最终将巨大肿瘤完整切了下来。从阻断肝门血流到肿瘤切除,只花了15分钟。切除肿瘤后,吴老和助手继续处理肝脏创面,检查病人剩余肝脏、确认血供良好后,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准备关腹。手术进入尾声,吴老这才在助理早就为他准备好的椅子上坐下来,看着助手逐层关腹,其间还不忘指点一二。
探查、分离、结扎、切除、止血、冲洗、缝合……吴老手术干净利落、游刃有余,如行云流水般,时而和风轻拂,时而疾风骤雨,整个手术只用了50多分钟。在王葵主任眼中,吴老手术时动作快、准、稳,技艺高超,胆大心细,彰显着大师风范,多年来令她受益匪浅。据王葵主任介绍,吴老开刀时手真的一点都不抖,找吴老看病的人也从未担心过这一点。“现在,找吴老看病的人都是慕名而来,今天这位患者就是浙江宁海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们村有一位肝癌患者多年前经吴老手术至今还很好,因此他也来找吴老为他做手术。”
吴老曾说过,只要拿得动手术刀、做得动手术,就会一直做下去,如果哪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是他最大的光荣和幸福。如今,吴老已经95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周一次门诊、每周主刀多台高难度手术。据了解,如此高龄还手术的医生,全世界仅此一位。他说:“医生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
↓点击杂志封面,购买《大众医学》新刊或过刊
▸微信号:popularmedicine
▸快速关注:点击题目下方小字“大众医学”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网上订阅全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