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腹部B超报告

作者:菊梅健康 2018-01-04阅读:3764次

B超是医学影象学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在肝病的诊断中尤其重要,这已经成为肝病医生与患者的共识。但是常常见到肝病患者由于肝病知识的缺乏,或者一知半解,很多人仅仅从B超报告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它,或者妄加推断,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造成恐慌。例如,看到“肝实质弥漫性损害”“肝脏弥漫性病变”就认为自己的肝脏整个都坏掉了,看到“肝囊肿”“肝血管瘤”“硬化结节”等就误以为是恶性的等等。

教你看懂腹部B超报告

一、正常肝脏在B超下的各项数值应该是怎样的?

正常的肝脏轮廓光滑、规则,左叶前后径小于6cm,上下径小于8cm,二者之和不能大于15cm,肝右叶前后径不超过10cm,斜径不超过14cm。如果这些都在正常范围,B超报告上往往就不写具体的数值了,如果异常的,会有专门的注明。

再来说说肝脏的回声,正常的肝脏B超影像,是由大小相似、亮度相近且均匀分布的细小点状亮点组成,出入肝脏的大血管均清晰可见,其中最重要的门静脉,内径不会超过14mm。正常胆囊长不超过9cm,前后径一般在3.5cm以内,空腹时,胆囊壁厚度小于3mm,胆总管内径一般不超过6mm。正常脾脏轮廓也应该是光滑、规则的,正常脾脏肋下长径12cm以内。肋下厚度不超过4cm,脾静脉内径一般不超过8mm,而且也应该是由大小相似、亮度相近且均匀分布的细小点状亮点组成。

以上这些数据,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每个病人之间病情不一、各个医生的水平、经验、习惯各异,B超仪器的性能不同,以及每次B超检查时,测量的定位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每次测定的结果总会有些差异。如果B超的结果稍稍超标,或者与上次相比稍微异常,或者肝脏、脾脏的回声略有变化,不一定就是病情变化加重了,完全不必过分紧张,可过一段时间再复查一下,请医生综合判断。

二、您的B超报告是下面哪个诊断?

1、肝实质弥漫性损害、弥漫性病变等:在B超报告上非常常见。所谓的“弥漫”是指病变波及整个肝脏,分布均匀,病变不造成局限性的病灶。几乎所有的肝病都可以产生弥漫性病变,包括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等,这些都属于弥漫性病变,所以这只是一个描述病变范围的语句,与病情的轻重毫无关系,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要根据临床症状、肝功情况综合判断。

2、占位性突变:与弥漫性病变相对应的就是局灶性病变,又称占位性病变。较常见的占位病变有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等,其中肝囊肿、肝血管瘤属于良性病变,如果不是长得太大而对周围组织产生了压迫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往往都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但有时仅凭B超不能完全确诊,还要结合临床化验、CT以及核磁共振等其他检查,甚至必要时穿刺活检。

3、肝硬化:B超典型表现是肝脏体积一般缩小,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左右叶比例失调,左叶增大,右叶变小、肝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增粗且不均匀,出现斑片样、条索样、结节样回声,并伴有门静脉扩张、脾脏肿大等。有时肝硬化的结节与早期的小肝癌病灶不易区分,此时需要结合CT、核磁检查、检验指标等综合判断,必要时还需要做穿刺活检或肝动脉造影、B超造影等协助诊断。有经验的检查者有可能发现早期肝硬化的声像改变,但B超的”早期肝硬化“诊断是根据超声特点作出的,与临床诊断的肝硬化不一定完全符合,真正要诊断肝硬化需要有经验的医师结合临床综合判断,患者不必为此加重思想负担。

4、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或者重型肝炎患者常可能合并腹水,B超可以清楚的显示腹水的位置、多少、有无包裹局限等,但无法明确腹水的性质,如感染性腹水、癌性腹水、结核性腹水等,明确性质需要做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化验。如果腹部B超的范围扩大一些,有时还可以通过超声发现胸水。

5、胆囊及胆管:B超对于诊断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胆管扩展等比较方便、精确,但是某些胆管疾病,如胆管梗阻、胆管肿瘤等,往往还需借助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