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临床上分为早期肝硬化和晚期肝硬化。
肝硬化比较隐秘,大多数人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是晚期了,其实,肝硬化进展的时候仍然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认识以下一些肝硬化的表现,做到对肝硬化的早诊断、早治疗。
信号一:脸消瘦、面黝黑
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脸颊有小血管扩张,口唇干燥,这就是“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信号二:眼发黄、皮发黄
巩膜(眼白)或皮肤发黄,医学术语称为黄疸。肝硬化患者半数以上可出现这种体征,一般程度较轻。这是由于肝硬化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若黄疸骤然升高或重新出现,均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应引起重视。
信号三:出血点、发低热
肝硬化患者常常有出血倾向,可出现反复鼻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或淤斑,严重者为血肿。这是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及凝血酶的功能减低,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
信号四:腹部肿块
脾肿大是肝硬化患者经常会出现的症状之一。
当脾脏肿大后,不论何种体位,均在肋缘下可扪及脾脏,如果分不清是否为脾脏肿大,可以触摸腹部,尤其是左侧,可以明显感觉腹部有肿块,这种情况多提示脾脏肿大。
医生告诫:出现上诉身体情况者,尤其是患有脂肪肝、肝炎者,一定要到医院去做检查,肝脏是否有“硬变”。
这些因素,会让你患上肝硬化
一、感染:新生儿梅毒可能引起肝硬化。血吸虫虫卵可致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伴有肝硬化者可能与其他病原有关。疟疾不会引起肝硬化,如果有营养不良及病毒性肝炎及毒性因素可能导致肝硬化。
二、免疫紊乱:狼疮样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三、慢性酒精中毒:现今由于人们应酬、交际等活动的增多,喝酒不可避免,从而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逐年增加。
四、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病毒性肝炎均可以发展成肝硬化,称为肝炎后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甲型肝炎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
五、营养不良:单纯的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抗脂肝因素和B族维生素缺乏,都可引起脂肪肝、导致肝细胞坏死、变性直至肝硬化。同时有营养不良者,可降低肝细胞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一、戒酒
酒精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患者绝对不能喝酒,肝病患者至少应每隔3-6个月,就要复查一次肝功能及其他相关指标。
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每天40克酒精,女性减半。一般40克的酒精约相当于含酒精6度的啤酒1000毫升,含酒精12度的红酒500毫升,含酒精度50度的白酒100毫升。超过这个量,势必对肝脏造成损伤。
二、合理锻炼
早期肝硬化肝功能代偿良好者,如血清白蛋白在40克/升时,可以照常工作,但应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
可以做些活动量不大的锻炼,如太极拳之类的运动,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促进肝脏的血液回流,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以利于肝脏病变的修复。
三、喝护肝茶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喝水的时候,加点下面这几种护肝小东西,一起泡水喝,护肝排毒效果更佳!
蒲公英根泡水
蒲公英归肝、胃经,擅长排肝毒,修复损伤的肝细胞,对饮酒后的肝损伤修复效果很好。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的损伤 ,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 ,故可保肝,且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
禁忌:过敏者、脾胃虚寒者、阴寒证者慎用。
兰菊根泡水
兰菊根提取物的保肝作用是由于其加速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因而可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兰菊根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对化学性或酒精性肝损伤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禁忌:脾胃虚的孕妇、哺乳女性不宜饮用。
五味子泡水
经实验研究证明:五味子及其种仁提取物对CCl4所致动物肝脏损伤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可明显降低;五味子多种成分显着,有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禁忌: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四、保持正常体重
体重过重会让肝脏工作更辛苦,罹患脂肪肝的机率也会升高。如果全身脂肪减少,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甚至明显下降肝病病人升高的肝功能指数。理想减重方式就是均衡饮食加上规律运动。
五、饮食调护
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
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
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
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 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
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六、动静结合
肝硬化代偿功能减退,并发腹水或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在代偿功能充沛、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
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