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北方的天气已经凉爽起来。
天气渐凉,血压升高。血压春降秋升,夏低冬高,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天气的转凉,一些高血压患者夏季降低的血压也随着升高起来。最近,门诊有好几位病人来说,已经因为血压升高去看过急诊了。
高血压与季节有关,国内国外都有研究。一般的规律是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秋两季居中。但是春天血压呈逐渐下降的规律,而秋天血压是逐渐上升的规律。如国外对门诊高血压病人调查发现,寒冷季节的血压明显高于炎热季节,国内很多不同地区的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能升高多少呢?不同的研究数值不大一样,我国一些调查的结果是,收缩压平均升高5~10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3~5mmHg。不要小看这5~10mmHg的血压升高,对亚洲人群的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
总的来说,季节性的血压变化,对收缩压影响大一些,对舒张压影响小一些。
而血压春降秋升的规律研究显示,秋季血压升高的拐点就在9、10月份。
对气象条件和血压的关系分析发现,影响血压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气温。气温通过影响人体的生理和代谢影响人们的血压。
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产热需要增加,而散热需要减少。产热增加,代谢就需要加强,这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就会兴奋(加强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带来的是血压的升高;而为了减少散热,皮肤黏膜的血管就会收缩,皮肤多大的面积啊!血管一收缩,容积就会大大减少,相对的血容量就多了;天凉出汗少了,容量也会增多些,这样,也使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心脏射血时的阻力就会增大,血压会升高;气温低了直接影响血管弹性,血管的弹性差了,不那么容易扩张了,血压也会升高。有研究检测了不同季节人体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一种可以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含量,发现天冷时血液中这种物质明显升高。其他还有血液粘稠度的影响。气象条件中还有相对湿度、气压变化的影响等。秋季,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血压的升高。
秋季的气温转凉是逐渐的,血压的升高也是逐渐的,因此不容易被觉察,很容易被疏忽。等到发现时,血压已经是高了。然而,血压静悄悄地升高引起的损害是同样的。
所以,入秋、入冬(包括入春、入夏)时节,气温变化明显的时候,高血压病人一定注意监测血压,不要大意了。
血压高了怎么办?注意生活方式,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
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要单单因为血压高就盲目输液。
这是因为,第一,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急症),一般是不需要紧急静脉使用降压药的。不需要静脉用降压药,自然可以不必输液。第二,输活血化瘀的药物不降血压,血压过高的时候也不适宜活血化瘀。第三,输液会增加血容量,而血容量增多会引起血压升高!尤其是输注盐水(0.9%氯化钠溶液)!很多静脉输注的药物不能使用糖水(葡萄糖溶液)稀释、只能用盐水(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或者患者有糖尿病,不适合使用糖水的。这样,不当输液就会导致盐水输入过多,而盐水恰恰是扩张容量的。
输入盐水后,盐水会留在血管中相当一段时间扩充容量,这样就会加重血压的升高。再者,我国高血压病人中盐敏感者居多。盐敏感的人,摄入盐多了以后,肾脏排钠的功能反而减弱,水和钠盐更容易潴留体内。输入盐水后,血管内的容量增加升高血压;血管壁里水和钠盐多了会影响血管壁的弹性,血管不容易扩张,阻力就会增加,也会升高血压。这种现象在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尤其容易出现。
所以,高血压患者输液要慎重,能口服的就尽量不输液。因为输入盐水而引起血压升高的情形,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