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 | 传承 创新 转化 服务

作者: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8-03-04阅读:4067次

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带头人 陈可冀院士

READ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实验室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围绕“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医药防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等方向,积极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近十多年来累计承担课题近40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项目25项,省部级课题10项。

实验室致力于发展与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的开放性合作关系,进行富有成效的协作攻关与研究,进行人员互访,积极开展满足本室建设需要的国内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目前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培养活动。

01/ 前言

自成立之初,实验室始终保持重大研究方向、专科研究方向稳定,经过几代人持续五十年坚持不懈,继承创新发展,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活血化瘀防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防治、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等领域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基础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室传统优势和特色,将活血化瘀抗心脑血管病及中药新药研究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深化血管新生、老年高血压、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以及相关药物研发与转化;在中医病因学、治疗方法学和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机理研究方面多有突破和创新,创制了一些新的治则治法和有效方药,被广泛认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实验室2003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病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也是2007年获批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冠心病活血化瘀重点研究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设生化、分子生物学、细胞、微循环等实验室,某些研究方法和技术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各类项目的深入开展,实验室引入了模式动物、基因表达系列分析、蛋白质组学、药代动力学、网络药理学等新的技术和方法,并已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新技术体系。

在学术带头人陈可冀院士及历任负责人的带领下,实验室在传承、创新与发展活血化瘀理论及应用活血化瘀治法方药防治心血管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辐射全国,起到了弘扬传统、融汇新知、提高疗效的研究典范作用。建室以来,陆续承担国家科委、科技部、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及支撑计划、973等一系列重大研究任务,研制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Ⅱ号片”、“宽胸丸”、“精制冠心片”、“宽胸气雾剂”、“愈心痛胶囊”、“芎芍胶囊”、“益气注射液”和“活血注射液”、“生脉Ⅱ号”等10多种有效中药制剂以及抗心动过缓的“附子一号注射液”、抗休克的“生脉注射液”、强心利尿的“北五加皮甙”、降血脂的“降脂Ⅰ号、Ⅱ号片”、抗心律失常的“复心片”等,成功地从中药川芎、赤芍、元胡等中分离出有效单体川芎嗪、赤芍精、赤芍801、元胡索碱等,其中有些已成为国家新药,有些被批准为北京市院内制剂。相关工作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医药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其中,“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02/ 主要研究平台

(一)心血管疾病模型实验研究技术平台:建立了一系列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及相关细胞模型,并引入了血管新生系列转基因斑马鱼;

(二)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平台:从基因组和蛋白组学水平阐释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作用机理;

(三)中药和复方药理评价技术平台:对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等进行了系列研究;

(四)中药和复方的代谢转化研究平台:系统分析常用中成药血塞通软胶囊、冠心丹参滴丸以及古方血府逐瘀汤、清宫寿桃丸等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03/ 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

(一)基于血瘀证的现代科学内涵研究

(1)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实质研究

在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组学技术开展了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表达谱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目标基因研究等。

(2)冠心病创新病因研究

建立了冠心病稳定期患者“毒”邪致病的辨证及量化标准,构建了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血栓性事件的包括中医临床表征在内的预测指标体系及诊断标准,发现了和事件发生相关的新的分子蛋白,阐释了心血管血栓性疾病毒瘀互结、因毒致虚、因毒致变的病理机制。

(二)基于活血化瘀中药及其配伍防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活血化瘀中药对“瘀”、“毒”病因导致的血栓性疾病干预的机理研究、对冠心病血瘀证目标分子干预的机理研究、对急性心梗大鼠IL-8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对FcγRIIIA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对F-actin刺激的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Gelsolin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Gelsolin水平的干预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作用机理研究等。

04/ 临检工作

(一)心肌肌钙蛋白T是心肌损伤的灵敏的、特异的标志物,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诊断、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心血管病实验室于1994年起开展心肌肌钙蛋白T的快速床旁检测(POCT)工作,协助临床诊断工作顺利进行。

(二)血栓弹力图是一种用于检测全血样本凝血功能的方法,能够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对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方面进行凝血全貌的检测和评估。血栓弹力图临床广泛用于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凝血状态、筛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监测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药物疗效、评估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术前手术风险评估、指导成分输血、指导促凝和抗凝药物的使用。2015年,实验室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开展了血栓弹力图检测项目,该检测项目对患者的凝血状态评价和抗凝治疗的监测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该工作自开展以来,得到临床科室的广泛应用,截止2017年10月共计完成门诊和住院患者检测5939例。

05/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为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现任负责人为丛伟红研究员。团队成员中高级职称5人,平均年龄43岁。近5年,培养博、硕士研究生毕业21人、博士后出站5人。

06/ 发表论文及获奖

在陈可冀院士的带领下,实验室相继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科学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等系列国家级课题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项目。近4年,获国家、省部级、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多项科技奖励;申请、获得专利5项;出版学术论著22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在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报告7次,引领和推动了中医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2017年,实验室负责人丛伟红获得“荣耀医者”青年创新奖,是唯一一名来自中医药单位的获奖者。

07/新药研发

实验室凭借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展源于临床的新药研发,包括古方、验方及已上市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取得了很好的学术、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