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50%的糖前期可避开糖尿病!

作者:中华糖友学会 2017-07-07阅读:3057次

工作繁忙的王老板发现血糖高已经有两年了,当时是查出在单位组织体检,结果出来后,报告单上除了写着他高血压和脂肪肝外,还显示他的空腹血糖是6.5mmol/l,建议他到内分泌科复查。但他认为自己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因此一直没有重视。由于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王老板也没有能好好地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结果两年后,他突然感觉身体状态不如从前,而且消瘦了许多,口干口渴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结果一查空腹血糖已经9.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也达到了12.0mmol/l,而且血压也超标,尿里面还有了蛋白!

其实,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许多年人并不在意查血糖,即使是血糖超标一点,他们也觉得很安全,认为现在现在还年轻,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事,自认为注意注意就好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需要长期管理,但有些高血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血糖高但没达到诊断标准的人,在医学上叫糖尿病前期,即便如此,如果高血糖控制不稳定,或不采取干预也会很快发展成糖尿病,而且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故而,我们应该重视对血糖的控制。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呢?

糖尿病前期包括:

1、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7mmol/L

2、糖耐量异常(IGT)餐后血糖7.8--11.1mmol/L

3、复合型空腹血糖受损(IGT+IGT)

三、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1、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每年约3%~10%的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

2、并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前期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2~3倍,特别是年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危险性更是大大增加。

3、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患者常并发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血压以及腹型肥胖。

什么样的人应该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

1、年龄≥45岁;

2、超重、肥胖(BMI≥24kg/m2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4、经常缺乏运动者 ;

5、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

6、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7、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8、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9、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血糖增高者;

10、肥胖伴多囊卵巢综合征者;

11、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糖尿病前期早干预,发生率减半

耐糖量减低阶段(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是糖尿病发展的“必经之路”。

处于此阶段的高危人群,就如站在分岔口上:如果放任不管,必然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若从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方面打“预防针”,可使糖尿病发病率降低约50%,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并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人群如何干预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除了要定期检查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上的干预。生活干预可使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8%。常见的方法有:

1、饮食的干预

(1)控制总热量

要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体重、年龄、性别和体力活动情况来确定总热量,原则是使病人体重略低于或维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一般老年人,每日摄人热量在1500~1800千卡,胖人宜减少到1200~1500千卡。其中碳水化物占总热量60%左右,相当于主食300~400克。粗杂粮中的糖类分解较缓慢,适于糖尿病人。还应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每日可吃瘦肉类(包括鱼、蛋和大豆制品)150~200克,牛乳250克。

(2)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要充分

高纤维素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于平衡血糖。因进食量减少可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类含果糖较多,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免食。可另外口服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片(丸)来补充。

2、改变生活方式为主的干预

目前,糖尿病前期干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除控制饮食外,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等。

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中等量运动的降糖作用可以持续12小时左右。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其它代谢指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

运动疗法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好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应避免剧烈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

3、定期监测血糖等,积极干预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中年以上、体形超重或肥胖、工作压力大、久坐办公室、很少活动、常在饭店就餐、不喜欢吃蔬菜、很少看病、体检时发现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异常等,这部分人群就是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一般情况下,有家族史、40岁以上者、肥胖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都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糖变化、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尽早防止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微信公众号zhtnbxh(中崋糖友学会)一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