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

作者:夏商周文化圈 2017-12-27阅读:3180次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比较深入,陈可冀院士的团队已经陆续发布了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通过系统评价方法总结古今文献,采用德尔菲法完成专家咨询,按照横断面研究设计进行临床观察,最终制定出包含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综合评定的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该标准重视宏观指标,研究证据多,在指导临床辨证中意义重大。但冠心病痰证、痰瘀互结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宋剑南教授等在国内较早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深入开展中医痰及痰瘀相关的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从人体、动物、细胞水平到基因多态性、脂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层次,提出了有关痰、瘀、毒的化学性质、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等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观点。刘建勋等用中国小型猪构建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研究“痰、毒、瘀”病机演变规律。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

用痰瘀同治方进行验证,基于蛋白质组学对模型中冠状动脉组织蛋白表达谱的改变情况,从微观角度认识“痰、瘀、毒”能影响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痰瘀同治方对动物模型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载脂蛋,白亚基基因(GSTM2)及白蛋白(Albumin)等差异蛋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临床研究方面,李振宇等观察了丹蒌片在治疗痰瘀互结型心绞痛的疗效,发现丹蒌片明显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可明显改善中胸闷、气短、心悸、多痰、神疲乏力等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范虹等通过观察丹曲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发现丹曲方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在改善血脂、炎症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丹曲治疗痰瘀毒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抗栓、抗炎、调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杨丽君等发现瓜蒌皮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还能改善心电图和降低降低血浆同型 半胱氨酸。戴金等研究发现痰瘀同治颗粒能改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和提高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万洪峰等通过加载试验观察泄浊化瘀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发现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尿酸均优于对照组。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的中医理论研究逐渐深入韩学杰提出了从中医理论出发,总结了冠心病痰瘀互结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创新,其认为痰浊可以致瘀,瘀血能够生痰,而痰和瘀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即可独立存在,也可以相互转化。曹洪欣等通临床观察 209 例冠心病患者,发现痰瘀互结是冠心病重要发病病因,而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常常贯穿于冠心病的发病始终。采用痰瘀同治法作为治疗冠心病治疗法则,用药多以瓜蒌、薤白、半夏、赤芍、川芎为主,取活血化痰,通阳宣痹之效。李先涛等提出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是一种“复合证候”,其辨证诊断方式有证素辨证、单元组合辨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类法、专家咨询法,也可以分“痰证+血瘀证”组合、“主症+次症”等组合。并制定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诊断方式专家咨询问卷》。胡镜清首次提出病机兼化理论,并应用于解析冠心病痰湿互结证的发病机理和病机演变规律,其认为“阳微阴弦为冠心病的病性,痰瘀相兼互结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并贯穿发病始终,其早期“湿化”为主、活动期“热化”为主以及后期“虚化”为主是冠心病主要病机变化,丰富了中医理论。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的方法学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在医学研究中定量模型应用和数据挖掘技术越来越受重视,这也为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中医相关证型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本文由“健康翰林渊”发布,2017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