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颈动脉易损斑块,避免引起脑卒中!

作者:航空总医院神外金永健 2018-01-10阅读:1685次

2003年,国际上达成共识,即统一用“易损斑块”来定义所有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研究表明,除冠心病外,易损斑块的突然破裂同样是导致颈动脉中等程度狭窄血管闭塞,继而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使得学者们将目光从“颈动脉狭窄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转移至“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并着手于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和功能学的研究。目前易损斑块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性评价的热点。

对于不想手术治疗的人群,即使目前没有任何症状,也请务必使用药物控制,不要让斑块破碎造成脑梗塞。

他汀类药物

控制颈动脉易损斑块,避免引起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有效稳定易损斑块的措施。这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减少斑块内的脂质核、增厚纤维帽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纳维(Navi)等的研究表明,只有他汀类药物可减少首次卒中的发生和复发。但是降脂治疗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其不良反应增加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降脂药物将胆固醇结晶消除后,胆固醇结晶原来在血管壁上占据的孔隙被空出来所致。

抗血小板药物

控制颈动脉易损斑块,避免引起脑卒中!

在颈动脉易损斑块导致的脑血管病防治方面,氯吡格雷不仅具有强效抗血小板作用,还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的作用。氯吡格雷主要通过与二磷酸腺苷(ADP)受体发生不可逆结合而竞争性抑制ADP。CARESS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减少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微栓子数量。对TIA、缺血性卒中等转归事件进行的评价表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的发生。因此,氯吡格雷可稳定斑块,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西洛他唑通过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含量,增强内源性前列腺素I2,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逆转斑块的作用。

对于易损斑块而言,我建议进行手术治疗,虽然没有症状,但斑块是混合型、溃疡型、不稳定型或局部并发血栓者,须进行手术。 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或斑块比较彻底的方法,目前有多种手术方法。其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最常用的方法,需在颈部做一个几公分的小切口,把血管切开,去除病变。

更多相关脑血管疾病的问题,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本账号。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咨询,我会在业余时间回答各位。

控制颈动脉易损斑块,避免引起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