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男孩小冰(化名)今年16岁,刚上高一,近日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就诊时血糖已经“爆表”了。空腹血糖正常值上限是7毫摩每升,而血检结果显示,小冰的空腹血糖值,是上限值的5倍还多;另外,小冰的尿酮体有3个加号,也就是他已经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再晚发现一段时间,小冰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经过询问得知,小冰家里三年前开始经营食杂店,从那时起,小冰就一直拿店里的饮料当水喝,几乎不喝白开水,最近这两个月,小冰总觉得口渴,体重也下降了10公斤。一天晚上小冰的母亲下班回家发现地面粘拖鞋,询问小冰后发现其尿液有点黏黏的,这才来的医院。
糖尿病是指由于机体不能产生所需的足够量的胰岛素,导致血糖(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疾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吴晞指出,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其中1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儿童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1型糖尿病多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等症状,它发病年龄小、起病急、病情重,容易被家长忽视,常常被发现时已出现酮症酸中毒,常规治疗方法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否则将危及生命。
以往,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罕见,但是近年来变得较为多见。通常2型糖尿病在30岁后发病,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大约15%的70岁以上老年人都患有2型糖尿病。
吴晞教授指出,一个人患上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很可能自己却不知道。糖尿病绝大多数是生活方式相关疾病,从无病到有病的血糖是个连续的逐渐升高过程,当一个人出现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时应考虑诊断糖尿病。血糖水平通常在常规体检中进行,每年检测一次血糖水平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当一个人出现逐渐加重的口渴、多尿和饥饿时,或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反复感染、足部溃疡和真菌感染时,医师也会检测血糖水平。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就查出空腹血糖或糖耐量出现异常,但由于现象出现之初并没有头晕等特异性症状,因此很多人也并没有在意,结果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糖尿病。肥胖(尤其是肚腩大的腹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病史、运动量少、得过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或年龄增加等,都是糖尿病前期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及早就医检查。”吴晞教授指出。
糖尿病前期,是指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学界认为这是2型糖尿病发生前的一个必经阶段,糖尿病前期病人若及早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展成糖尿病概率。现有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手段中,饮食、运动和药物是主要手段。
而除了这些,吴晞教授强调,现代人糖摄入过多也应该得到重视。
数据显示,每天摄入1~2份含糖饮料可使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6%,冠心病风险增加35%,卒中风险增加16%。美国研究表明,每日摄入非天然食物本身的糖,包括蔗糖、含糖饮料、酱汁、蜂蜜等,超过总热量21%与摄入糖占总热量10%相比,因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1倍。
对于老年人,食糖过多会导致大脑海马萎缩,引起记忆力下降,并增加认知损害风险。而儿童食糖过多影响钙质代谢,增加儿童骨折发生,高糖饮食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
“WHO和美国农业部2015年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建议,游离糖摄入不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0%,推荐目标是5%以下。也就是说,对于一位每天摄入2000千卡的女性而言,这大约相当于每天最多允许摄入50克糖,现在市面上500毫升左右的饮料中,大多含有40-60克糖。现在大多数人有喝甜味饮料的习惯,一瓶饮料可能就超标了。”吴晞教授表示。
不少人认为,纯果汁能够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素,是一种健康饮料。然而,果汁中亦含有大量糖分。研究表明,饮用果汁与体重增加和罹患糖尿病相关。因此,吴晞教授建议每日饮用果汁不超过100~200毫升。但蔬菜和水果中的果糖并不存在上述问题,可能与蔬果中的膳食纤维减慢了果糖吸收的速度有关。
吴晞教授建议,人们日常的最佳饮料为水,其次为不加糖的咖啡或茶,不建议饮用果汁和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