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辣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作者丨徐乃佳 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1
听说,辣条又惹祸了?
湖南郴州一名15岁少年一天吃了15包辣条,当晚就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小便呈酱油色,送医后被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罪魁祸首就是他食用的大量辣条。
这条健康新闻的关键字眼,一定会引起内分泌科医生的兴趣——少年,辣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名少年为什么进食大量辣条后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他可能罹患的是哪一种糖尿病?DKA有哪些诱因……一则新闻,也能牵出一堆专业知识。虽然没亲历患者的诊治过程,笔者在此斗胆推测一番。
2
吃完辣条,咋就“中毒”了?
■ 亚硝酸盐中毒
辣条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具有剧毒氧化作用,当成人摄入0.2-0.5g时即可引起中毒,致死量为3g。正常人血红蛋白分子含Fe2+,与氧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起到转运氧的作用。而亚硝酸盐中毒时与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中Fe2+被氧化为Fe3+,即高铁血红蛋白(MetHb)。MetHb不能转运氧和可逆性地释放氧,进而造成组织缺氧。
■ 血糖升高
研究发现,亚硝酸盐中毒可能引起血糖升高。葡萄糖的正常氧化过程受阻,磷酸戊糖途径加速,这个过程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升高,进一步抑制葡萄糖的代谢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胰腺组织缺氧、充血,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减少,肝功能受损使肝糖的分解、利用、转化受阻;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 此中毒非彼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DKA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DKA会显著增加脑水肿、永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等的风险。
■ 该少年也许存在基础糖尿病
糖尿病分型包括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目前必须考虑前三种的可能:
①既往合并2型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青少年儿童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鉴别如下(表1);但要注意,肥胖不能除外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亦可合并DKA,由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也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C肽水平相对较低,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有出现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若抗体阳性且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则考虑1型糖尿病;既往是否存在隐匿的血糖异常要依据HbA1c、糖化白蛋白等指标判断。
表1 青少年儿童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鉴别
②特殊类型糖尿病。化学品所致胰岛损伤的糖尿病不能排除,必须结合既往史、HbA1c、糖化白蛋白及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该新闻中,亚硝酸盐引起的组织缺氧,可能引发胰腺急性损伤造成糖尿病合并DKA,这种情况不能排除。
③如果不具备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的特点,且连续多代有糖尿病,需排查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MODY患者(尤其是非肥胖者)平时空腹血糖轻度升高(5.5-8.5mmol/L),HbA1c稳定在5.6-7.6%。
若新闻中的这位少年患者存在基础糖尿病,大量辣条作为热量摄入对升高血糖也有推波助澜作用。
3
too young too simple,辣条只是诱因
新闻中少年被诊断为DKA,辣条君肯定脱离不了干系。
但客观的说,辣条只是一个诱因。
■ DKA的诱因有哪些?
DKA的主要诱因有胰岛素治疗不当和感染,其他诱因包括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拟交感神经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也是重要诱因(表2)。另外,饮食不当、胃肠疾病、创伤、手术、妊娠、精神刺激都有可能会成为DKA的诱因。
表2 DKA诱因举例
■ DKA如何治疗?
治疗包括持续静滴小剂量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给予补碱治疗。注意监测血糖及生命体征。血渗透压不宜下降过快(儿童、老年人<3mmol•L-1•h-1),以免出现脑水肿。
4
辣条还能吃吗?
虽然辣条口味是不错,有的时候一吃就难以自拔,停不下来......
但是......
辣条含有亚硝酸盐等多种食品添加剂,其中也含有油类、白砂糖、盐等物质,不利于血糖控制,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此外,辣条中还含有较多的人工色素、甜味剂等,这些物质摄入过量,则可能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尤其一些小作坊生产的三无包装的辣条,卫生得不到保证,更会影响人体健康。而对于未成年人,食用过量这种辣条还会影响健康发育。
因此,辣条,大家还是少吃为妙!
参考文献:
1.彭博,齐昕.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血糖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10-11.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17,55(6):404-41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8):449-461.
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8. Diabetes Care,2018, 41(suppl 1):S1-S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