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州市政府同意印发《漳州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到2025年,漳州市慢性病危险因素将得到有效控制,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保持在全省中上水平,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目标: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 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规划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漳州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龙海、长泰建成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芗城、龙文、东山、漳浦建成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芗城、龙文、东山建成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区,其余所有县(市、区)均建成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区。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保持在全省中上水平,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措施:预防为主分类指导 实施有效防控措施
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漳州全市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2025年提高到70%,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包括推广基层适宜技术促进慢性病早发现,探索健康管理模式开展个性化干预。
在规范诊疗上,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框架。实施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病先行、两病起步”策略,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流程,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在保障政策上,完善医保保障政策,坚持“三医联动”,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大病保险制度等相关政策,逐步扩大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将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扶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药品生产供应方面,统筹做好分类采购,着力构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新机制,积极通过药品价格谈判等方法,合理降低采购价格。探索多种方式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及社会药店在基层的药品供应保障作用,提高药物的可及性,推动放开家庭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的权限,实现慢性病病人常规用药的便利性。
此外,还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统筹社会资源,以科技创新驱动健康产业发展;增强科技支撑,促进监测评价和研发创新;明确机构职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措施。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