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专家曾经说过,糖尿病的伤害不全在高血糖,而在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发生也不光在血糖,而在各项指标同时达标,主要指做到两点(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一线(糖化血红蛋白)、三方面(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全面控制,这样就能让糖尿病人延长寿命,只要全面达标了,健康长寿就不是梦想,今天糖尿病同伴就讲讲糖尿病的全面达标!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的增高及体重增加,使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发展速度以及其危害将显著增加。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血糖、体重、血压、血脂等的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等。为了全面控制病情,则需要各项指标均达标,做到综合防治,才能防患于未然。
1.血糖
血糖的高低是评价糖尿病治疗最直接的指标,所以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控制好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在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要小于10.0 mmol/L。
2.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我们一直在强调糖尿病治疗要个体化,所以说不同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为<7%;
对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甚至接近正常水平(4%~6%);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病程很长和通过治疗很难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要放宽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如<8%。
3.血压
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高压)控制目标为<140mmHg,舒张压(低压)<80mmHg。对于部分患者,如年轻没有并发症者,在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负担的情况下可将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内。
糖尿病患者每次到医院就诊都应该测血压,并且每日在家中要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
4.总胆固醇
有研究指出,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目标值为<4.5 mmol/L。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控制标准男女有别,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
6.甘油三酯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是甘油三酯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所以糖尿病治疗要控制好这两个指标,甘油三酯要<1.7 mmol/L。
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其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
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同样分情况,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目标值要<1.8 mmol/L,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目标值要<2.6 mmol/L。
8.体重指数
体重对糖尿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了,减轻体重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要控制在24.0kg/m2以下。
糖尿病血糖达标,健康长寿的五项管理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多的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第一大国。虽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但是真正了解糖尿病的患者却很少,多数存在恐慌心理和认知错误。那么,在确诊患上糖尿病后,患者应当要了解和注意哪些方面呢?一起来看看下面介绍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吧。
1、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淡薄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少求寡欲,其乐融融。这对平稳地控制血糖和血压特别有利。糖尿病虽是终身疾病,但只要血糖控制得好便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
2、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习惯指导:
1、自我监控:患者要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发展变化的趋势,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尿糖、血压等指标。
2、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它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和血压的升高,诱发令人生畏的心、脑血管疾病。
3、注意卫生: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更换清洁衣裤,便后用温水清洗,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感染征象。
4、适量运动:长期合理的运动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运动要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计划,确定较为固定的饮食服药运动时间,并注意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变化,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避免单独进行运动,随身携带易吸收的糖类食品,避免受伤,运动后注意检查双足,查看有无损伤。
5、保护好足部: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水泡擦伤裂口、足趾面及足底有无感染征象。每晚用40℃以下温水洗脚并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将脚擦干,避免用力以防止皮肤损伤,穿吸水性好的毛袜或棉袜,穿合脚、透气性好的鞋,避免赤足行走,以免受伤,汗多时将少许滑石粉放在趾间、袜中及鞋里。
糖尿病全面达标,健康长寿不要进的误区
1、知识误区:只查空腹血糖,以节食控制空腹血糖为治疗目的。
走出知识误区:血糖升高的规律是: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餐后3小时→空腹血糖。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要查四个点的血糖,尤其餐后1小时血糖,这是人体最敏感的血糖!
2、诊断误区:单纯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就可以确诊糖尿病了。
走出诊断误区:糖尿病确诊需查胰岛功能,包括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C-肽兴奋试验、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并非只查空腹血糖、尿糖就可确诊。
3、治疗误区:单纯节食降糖,使糖尿病越治越重。
走出治疗误区:要分类型(1型还是2型)、分阶段(糖尿病易患、轻度、中度、并发症、重度、危重)治疗,并抓住血糖升高的原因,如饮食、疾病、气候、运动、情绪等。
5、饮食误区:以控制主食为目的,越治越瘦。
走出饮食误区: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胰岛功能障碍,导致营养(糖分)不能进入细胞内,淤滞血中而形成高血糖,给人的印象是营养过剩,但实质是细胞、脏器是严重缺乏营养的,因此要采取营养疗法,而非片面控制饮食。
6、运动误区:运动越多越好,动后更疲劳。
走出运动误区:运动疗法指的是有目的、有规律、长期的体育锻炼,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持续的时间和频度等
7、情志管理与误区:以压抑回避为主,更急躁、更易怒;单纯依靠医生控制血糖,越治疗血糖越不稳定。
走出情志管理误区:保持乐观情绪,学会情志调理;糖尿病短期靠治疗,长期靠管理,糖友要加强自我管理,自然越管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