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英:慢病下沉基层 先服三剂药方

作者:健康界 2018-04-09阅读:433次

各地都在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很多地区都将慢病管理下沉到社区医院作为突破口。但慢病患者来到基层,如何让他们待得住?同时基层医院又能接得住?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的杨文英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开出了三剂药方,从不同角度来提升基层医生对慢病的诊疗能力。

药方一:建立培训基地

“基层医生学习如何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的积极性特别高。”杨文英透露,由于工作中经常碰到慢病病人,基层医生学习慢病相关知识的积极性特别高,但给他们的培训平台却很少。

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专科医生帮助基层医生的平台,许多基层医生缺少学习新技术、新指南、新诊疗规范的机会,同时也会打击基层医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阻碍基层医院防治慢病方面的发展。

目前来看,基层医院没有足够设备和相关人才建立内分泌学科,要想提高基层医生的慢病诊疗水平,还需上级医院的帮扶。杨文英告诉健康界,北京市的卫生管理部门已经给辖区内的各大三甲医院分配好了需要帮助的基层医院,让基层医生能够到指定的三甲医院内分泌科进修,提升他们的诊治技术。

当然,“老师”也要因材施教。据杨文英介绍,中日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根据基层医院面对基础疾病多,疑难杂症少的特点,制定了专属教案,让基层医生能够尽快掌握适合他们的诊治技能。

药方二:搭建学习平台

由于人们物质条件丰富,造成肥胖人口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迅速增长。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人群约占总人口的10%,高血压患者大概为30%。将这么多患者下沉到基层医院,就必须要求基层医生有过硬的诊治技能。

然而,目前基层医生内分泌领域的培训却远远不够。杨文英表示,培养一名能够管理好慢性疾病的医生,至少需要6年时间,即3年普通科室的轮转和3年内分泌科室的学习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基层医生只有3年普通科室轮转的经验,导致他们诊治技术不成熟,不能管理好慢病患者。

事实上,基层医生人数众多,需要学习的内容也特别多。因此,如何搭建一个满足所有基层医生共同学习的内分泌知识平台,就成为杨文英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最终,杨文英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基层医生有学习内分泌知识的需求,而企业搭建的学习平台(如蚂蚁医生等平台)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这刚好一拍即合。“只要能帮助医生学习,都可以利用起来,多条腿走路,来改变这个现状。”杨文英分析,企业通过满足医生的需求,从中寻找商机,只要我们善于结合应用,保证学术性,加强监管,就能达到增加基层医生学习机会、提升诊疗水平的目的。

杨文英一直在鼓励企业搭建学习平台,“空中课堂”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结合基层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诊疗误区和难点,设置了一系列远程教育课程。据悉,课程内容涵盖内分泌常见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等疾病规范诊疗与合理用药。该项目由全科医学协作平台主办,主要面向全国的内分泌科基层医生,覆盖面积较大,形式灵活,通过线上教育的渠道更给医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据了解,5年来,总计上万名基层医生多次报名参与课程学习。

药方三:推广临床指南

“基层医生需要专家和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以各种方式传授正确的治疗经验。”杨文英指出,将最新的临床指南推广到基层医院,让更多的基层医生按照指南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才能让基层医生真正管理好慢病。

为此,杨文英加入了“中国糖尿病诊疗基层行”项目。该项目在2012年至2017年间,走遍了全国250个地级市及1500至1800个县级医院,把新指南、新技术普及给每一位基层医生,提高他们的诊疗能力。有关资料显示,在基层行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培训基层医生近20万人次,带领基层医生面诊糖尿病患者22万余人次。项目主办方还发行了《基层糖尿病规范化诊疗手册》,方便基层医生的学习和临床工作。

值得关注的亮点是,该项目通过“E专家下基层”这种移动互联网教育手段,让专家在办公室里就能通过远程直播的形式跟基层医院进行连线,并对基层难以解决的疑难病例进行解读和指导,为基层推广临床指南和诊疗技能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