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顾玥
dia
B
etes
糖尿病肾病防治小知识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中20%~30%会发生肾病,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已占肾透析治疗患者的50%以上,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并无实质性损伤,经严格控制血糖后,能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环境,从而使微量蛋白尿排出减少,甚至可以使病情恢复正常。但若进入晚期,则为不可逆病变,治疗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因此还是强调早期干预及治疗。
具体防治小知识如下:
1
合理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过量会使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增加,加重患者肾脏的负担,故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当低蛋白饮食,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
肾功能正常时,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摄入量为 0.8~1.0 g;肾功能不全时,蛋白质的限制更加严格,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摄入量控制在 0.6 g。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每日热量达 30~35kal/kg,以避免自身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增加,导致营养不良,且加重肾脏负担。
2
严格控制血糖
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以帮助 1 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减少一半,使 2 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降低 1/3,显著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空腹血糖低于 6.1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低于 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 6.5%。
在糖尿病“五马驾车”理论中,患者自我管理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自我管理包括许多内容,常用的包括血糖、血压。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案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治疗目标及方案,建议每周至少监测一个全天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后及睡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血糖日记,及时发现低血糖及血糖波动,且为下一次就诊医生调节药物用量提供宝贵的信息。
3
积极控制血压
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白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恶化。对普通糖尿病患者,血压建议控制在 130/85 mmHg 以下;对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建议控制在 120/80 mmHg 以下。
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一定注意要限制钠的摄入,每日膳食中钠应<3g。并且进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尤其对于肥胖的 2 型糖尿病,即使体重轻度下降对于血压控制也十分有益。类似于血糖监测,患者也可以记录血压日记,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可评估不同时间血压治疗效果。
4
合理控制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而脂代谢紊乱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及加重肾损害,因此也需积极治疗。治疗包括食疗和药疗,提高用药依从性的同时,在饮食上,要少吃富含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
5
限制水的摄入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水的摄入量建议控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ml为宜。并且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变化,及皮肤水肿变化情况,有明显异常时及时就医,予以相应处理。
6
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
患者在临床肾病前期大部分没有特异性表现,易被忽略,一旦出现异常,肾脏已经受到明显伤害。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或肾病指数是早期肾病的敏感指标,对于早期发现、干预肾病十分重要。没有肾病的患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至少1~2次,有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程较长及已有其他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如果您在糖尿病患者教育方面有经验、窍门、独特的模式等愿意分享,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
本季撰稿团队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成立于1977年,2011年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重庆市“糖尿病中心”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3年通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单位认证,2016年被授予全国“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示范单位”。
中心开放床位90张,拥有内分泌实验室1个,门诊量超过19万人/年。目前中心独立开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葡萄糖钳夹技术、肾上腺静脉取血术、岩下窦取血术和高效液相检测儿茶酚胺等,在糖尿病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诊治方面居全国一流水平。拥有糖尿病教育团队和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多年以来开展糖尿病义诊暨健康大课堂活动和提供“一对一”的知识指导,受益人群达到近十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