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配偶及家人也有患有糖尿病,的确“糖尿病大家庭”在临床上也是很常见的。注意咯,我们这里的“传染”是带引号的,它不像流感,肝炎,结核等疾病,有特定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密切接触而被传染。那么,糖尿病的“传染”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先来简单的认识一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它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不一定会体现在每一位患者的身上;非典型症状是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女性外阴瘙痒多见),顽固性感染,儿童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
说到这里,你一定很好奇:那么,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II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II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具有II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也就是说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内因,易得但不是必得;环境因素即生活方式是外因,是促发因素。大多数夫妻间没有血缘关系却同时患上糖尿病,所以更多是与生活方式有关。中国大庆研究和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可使IGT进展为II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犹如一个弹簧,在一定限度内,是可以恢复的;超过一定限度,就回不去了。糖尿病的发展也一样。
所以说“传染”的并不是糖尿病,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内分泌科 朱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