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这个词近几年出现的频率很高,那么你知道秋季腹泻到底是指什么吗?
是不是就是指发生在秋季的腹泻?
还真不是。
它也可能发生在冬季。
并且秋季腹泻主要是指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大多发生在秋季9-11月份,故名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秋季腹泻在临床上主要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起病急,先吐后泻,可伴发烧)。
具体来说:1. 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约半数患儿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
2. 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
3. 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4. 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 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秋季腹泻的传播途径一是粪口途径;
二是空气传播。
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
治疗误区1. 滥用抗生素
轮状病毒跟其他病毒一样,是不怕抗生素的,而且目前并没有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抗生素消灭了肠道正常细菌,容易继发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刺激细菌释放毒素、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等。
2. 着急止泻
宝宝腹泻是个将病毒排出体外的过程,强力止泻反而不利于病毒排出。
3. 不注意补水
秋季腹泻最大的危险是因腹泻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过度的脱水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4. 过度清洗宝宝的小屁屁
粪便尿液浸渍皮肤会发生破溃,而过度清洗也会损伤皮肤黏膜。秋季腹泻大多为水样便,建议不要频繁的清洗,有时候用软布或柔软的纸巾蘸去,保持皮肤干爽就可以。
如果宝宝小屁屁有发红或溃破的情况,推荐由纯水制作的酸性氧化电位水,或者油茶籽油(可以吃的那种),笔者在宝宝身上用过多年,效果非常非常的好。
当然引起宝宝小屁屁发红溃破的,除了这些外因,还有内因。解决内因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中医可能说这主意是由于湿热下注,从根本上调理才是最终应该选择的。
5. 不注意宝宝腹部保暖
频繁腹泻和清洗,容易使宝宝腹部着凉,延长病程。应该注意一下腹部保暖的措施。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
· 抗病毒、
· 保护肠道黏膜(蒙脱石散,据说诸多弊端,争论不休)
· 补充液体(口服补液盐、输液)
· 口服微生物制剂(益生菌)
中医调理
· 敷贴
· 口服益生菌
· 推拿
· 也要注意补充液体
由于伴呕吐症状,服药会有困难,小儿推拿、敷贴加口服益生菌,无创伤、无痛苦、不良反应极少,操作简单,儿童易接受,是比较有效的选择。
外治敷脐法:丁香、肉桂、吴茱萸等研末过筛、混匀,用黄酒调成厚糊状,取直径1cm,厚度0.5cm左右,涂于脱敏胶布中央,置于神阙穴固定。
更简单的办法是直接选用有品质的中药敷贴。
口服益生菌:人体的免疫力80%依靠肠道的免疫细胞供给。
当宝宝免疫力低下时,易出现便秘、腹泻、易生病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
益生菌并不能直接提高宝宝的肠道抵抗力,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将过少或过多的肠道免疫细胞调节至平衡状态。
肠道菌群平衡,可以同时解决便秘或者腹泻问题,也就是益生菌可以双向调节肠道。
宝宝肠道健康,受益的不仅是肠道,还会惠及全身。
推拿法(1) 湿热泻:以清热利湿,健脾止泻为主。
取穴:清补脾土200次,清大肠200次,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100次,摩腹5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2) 脾虚泻:以健脾益气,升阳止泻为主。
取穴:补脾土200次,清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腹5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揉龟尾50次。
补液除了多喝水,可少量多次喝米汤,普通的白米汤或小米汤,可加少量盐;糯米汤、焦米汤等。
秋季腹泻经合理的推拿调理和适当饮食调整之后,大多预后良好,不须太过紧张。最主要的就是注意有效的防止脱水。另外要注意排除合并心肌炎。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那8个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增强体质才是最重要的。
· 平日更加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
· 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 合理进行小儿推拿体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