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少数由细菌引起。本病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某些病种具有传染性,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好发。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染。多数为散发性,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的流行。由于病毒表面抗原易于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不仅同一个人可在1年内多次罹患本病,而且间隔数年后易于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行。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约占20%-30%,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2、诱发因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本病。
3、发病机制: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本病。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cold)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当有吞咽疼痛时,提示链球菌感染。
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伴有咽部疼痛及发热。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喘鸣
音。
三、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
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本病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
临床症状与本病相似,易于混淆。过敏性鼻炎与本病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内突然发生,亦可在数分钟至2小时内症状消失;
(2)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
(3)发作与气温突变或解除周围环境中的变应原有关;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患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但具有下列特点:
(1)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流行;
(2)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
(3)鼻咽部炎症症状和体征较轻;
(4)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3.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1)麻疹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天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上感无科氏斑。
(2)流行性出血热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3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主要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部分患者初期有咽痛、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症状,很快进入败血症及脑膜炎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皮疹。后期可有剧烈头痛病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通过飞沫传播。
(4)脊髓灰质炎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应用疫苗的儿童易感。前驱期大多出现上感症状,部分进入瘫痪前期,出现体温上升、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器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
(5)伤寒 发热为期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病程较长。
(6)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1.对症治疗
(1)休息 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2)解热镇痛 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3)抗鼻塞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
(4)抗过敏 感冒时常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
(5)镇咳剂 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2.病因治疗
(1)抗细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2)抗病毒药物治疗 有一定的疗效。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甲基金刚烷胺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吗啉胍对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有一定的疗效。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3.中医中药治疗
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亦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应用较为广泛。
疾病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
1.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2.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本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有适应证者可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