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痛风患者超过7500万人,并且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它的到来,不仅会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肿痛,严重还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为痛风患者体内代谢紊乱,可能会伴有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首先来看看痛风的四个分期:
1、高尿酸症期,病人除了血尿酸升高外,并未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
2、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高,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然发作,首发部位常是脚的大拇趾,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活动一下脚趾头,疼痛剧烈,但在几天或数周内会自动消失。
3、痛风中期,逐渐波及到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此时,肾功能正常或表现为轻度下降;
4、痛风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日益严重,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等,出现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明显减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不易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痛风病情恶化的四个信号
信号1:疼痛“转移”到全身,到哪里哪里痛
人体体内尿酸的增高,血液量不变,在正常的尿酸浓度下,尿酸易溶于血液,但随着尿酸浓度的增高,已经无法达到可溶解的点。然后慢慢沉积在血液里,浓度越高,尿酸晶体就会越大。血液随着全身关节流动,尿酸盐晶体也会随着流动,游走全身。尿酸结晶,游到哪里,哪里就痛。其中,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是痛风好发作的关节,全身各关节(脚趾、脚踝、膝盖、手肘等)都可能出现尿酸盐结晶,从而出现痛风“转移”的情况。
信号2:发作频率增多或是发作时间延长
有的痛风在第一次发作后,隔几年才会发作一次。但是随着尿酸的升高,发作频率会增多:从一年发作数回到几个月发作一回,甚至会发展到一个月发作数次,最后发展到长期都有关节疼痛。
信号3:出现痛风石或痛风结节
尿酸长期处于高水平,尿酸也会沉积在软组织中,形成一些小结节,即痛风石或痛风结节。
信号4:肾脏受损
尿酸主要由肾脏排泄,身体中很多“废物”都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肾脏受损出现功能衰竭,就可能发生尿毒症甚至死亡。
美国的数据显示,5707 例痛风患者中,男性患者慢性肾病 2 期和 3 期以上者分别占 71% 和 20%。
日本的一项痛风调查研究显示,1285 例 40 岁以上的患者中,新发慢性肾病 100 例,占 7.8%。发生的风险(HR)分别为:高尿酸血症 3.99(95%CI:2.59~6.15),高血压 2.0(95%CI:1.29~3.11),低 HDL-C1.69(95%CI:1.00~2.86),肥胖 1.35(95%CI:0.87~2.10)。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痛风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尿酸盐结晶沉积肾小管间质,导致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物质包裹;同时尿酸可以增加肾小球旁细胞肾素的分泌,进而导致血管紧张素 II 增多,进而促进 COX-2 表达和前列腺素生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肥大和血管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小球低灌注,球后循环缺血;氧化应激,局部 RAS 激活;以及代谢综合征等多种机制下导致肾损伤,表现为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内动脉硬化。
痛风引起的肾脏受伤的表现如下:
1、起夜频率明显增多;
2、出现泡沫尿、腰痛或下肢浮肿;
3、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 血压升高)。
如何预防痛风加重发作?
1、禁食海鲜+啤酒(易形成痛风石)
海鲜是一种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则富含分解这两种成分的重要催化剂——维生素b1。如果吃海鲜时饮啤酒,会促使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结合,增加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从而形成难排的尿路结石。
2、禁甜食
食用大量果糖后均可引起血尿酸升高,痛风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幅度更为明显。原因在于血液中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ATP分解加速释放出嘌呤,嘌呤最终代谢成尿酸,使血尿酸升高。
3、定期检查血尿酸
定期检查血尿酸,这样利于痛风的治疗。定期检测血糖、肝肾功能、B超、肾图等,以早期发现心肝肾病变,早期治疗。
4、防止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肾排尿酸量下降,导致痛风。
5、肥胖是百病之源,预防它
因为肥胖多因饮食不合理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而引起。肥胖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诱导因素,这些疾病都和高尿酸有相互交叉作用,都可以通过合理控制体重得到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