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微讲堂】骨科达人孙春汉:科学预防颈椎病,从年轻开始!

作者: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订阅号 2017-07-04阅读:3687次

2017年

最受期待的微讲堂

《健康微讲堂》

每周三更新,敬请关注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啦!一院的健康微讲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有市民说,小编啊,这真好,可以听到专家在视频里面说,我现在可以边做饭边学习科普,不用盯着屏幕光是听声音都能学习到健康知识,预防比治疗重要,真好!听到观众这么说,小编的内心真是乐滋滋的。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权威孙春汉为大家授课,敬请观看。

文字版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以40-60岁多见,一般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管工人还是白领几乎不分性别、年龄都受到颈椎病的威胁。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跟各位观众朋友谈谈颈椎病:

一、首先,什么是颈椎病?

有些朋友,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一族,经常颈肩脖子疼痛,是不是颈椎病呢?还有不少人在平时的健康查体拍X线片时发现颈椎有退变,也就是常说的“骨质增生”,便认为自己患了颈椎病,其实,以上都不是我们临床上的颈椎病。什么是颈椎病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临床问题,全国性颈椎病专题会议上进行了三次激烈的讨论,最终的专家共识明确颈椎病的定义:是指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椎间关节退变致使其周围重要组织(脊髓、神经根等)受到损伤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病。也就是说,当患者出现四肢麻木 、疼痛、无力、活动笨拙等或是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眩晕等才能称之为颈椎病。而颈肩痛只是劳损,也就是指颈肌筋膜炎(但老百姓都统称它们为颈椎病了)。不过呢,颈肌劳损继续加重的话,也能引起颈椎病。

二、那么颈椎病是怎么形成的呢(病因)?

颈椎病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内在的颈椎自然退变(老化)因素和外在损伤因素,二者互为因果。

三、得了颈椎病怎么办?

颈椎病分为4型,较常见的为神经根型和脊髓型。

(一)神经根型:此型最常见。由于颈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颈枕部或者颈肩部疼痛或麻木,并向上肢及手指放射传导,颈部活动或者咳嗽时加重,同时可以有上肢肌肉萎缩、无力、麻木等现象。95%以上的绝大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可获得缓解或痊愈。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颈椎牵引、颈围制动保护、理疗、按摩等。卧床休息和颈椎牵引可以消除颈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而按摩及理疗有加速炎性水肿消退、松弛肌肉等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按摩不推荐外面五花八门的足疗馆、按摩馆,暴力的按摩会加重肌肉劳损,严重的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瘫痪。

(二)脊髓型:此型最严重。指各种因素对脊髓造成直接压迫,引起四肢麻木、无力、手脚活动不灵活,走路彩棉感,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压迫,使神经功能尽早恢复,如该病治疗不及时会产生脊髓神经的不可逆损伤。

(三)对于另外两种类型即交感型及椎动脉型,临床上还有争议,在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四、颈椎病的预防

(一)减轻心理负担

颈椎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许多病人对此失去信心,出现焦虑、烦躁,颈椎病经过纠正曲度或解除受压后大多能缓解或治愈,一般不会引起瘫痪,而且很大部分的颈椎病可以自愈,观众朋友不必恐惧,要有信心。

(二)注重颈椎的保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长时间低头可使颈前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椎体前负荷,椎间隙变窄,颈部脊柱的生理性前凸曲度变小、变直或后凸,从而破坏颈部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以致发生颈椎病。因此,应每工作1小时左右改变一下体位,放松颈部肌肉,站起来活动或做保健操,放松肩部肌肉,也可将桌面制成斜面,或抬高写字台(比普通写字台高2cm),以免工作时颈椎过度前屈。生活上要避免成为手机控。

(三)选择正确的睡觉姿势,讲究睡眠用枕。

合适的睡枕对维持颈椎的正常结构非常重要。枕头不宜过高,但也不宜过低甚至不用枕头睡觉。枕头高度一般仰卧时等于拳头,侧卧时再加半拳,这样可保持头部轻度后仰位,利于颈椎生理曲线的维持及颈肌的休息。枕芯则宜选用质地柔软、透气性好、富有弹性的材料。

(四)坚持科学的颈椎功能锻炼

适当多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及一些保健操,比如八段锦,但是要提醒朋友们不要随意做目前很流行的米子操,还有无论是中老年还是年轻人,都不提倡大幅度颈椎负重运动,比如练瑜伽的倒立等。

(五)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生活中避免突然、大幅度的摇头、仰头、屈颈动作,尤其是在乘车时,遇见路面不平颠簸时要更加小心,必要时可应用颈围保护。

要强调的是一个健康的颈椎,关键在于保养,脊柱从20来岁就开始退化,如不注意保养,会加速退化进程,虽然说退化趋势不可逆,但可以通过日常的保养减缓退化。纠正不良用颈姿势,科学用枕,科学锻炼,颈部保暖等,使颈椎的退化维持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