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6种简单的外敷疗法,各种类型颈椎病均可一网打尽!

作者:小珂讲癌 2017-07-29阅读:504次

上海同济医学院教授李建华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说起颈椎病,可以用谈“椎”色变来形容。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人群也愈发向低龄化迈进。颈椎病已悄无声息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作为“低头族”的我们,颈椎有病怎么办?别担心,颈椎患病,一“敷”除疾!

为什么膏药贴敷在皮肤上,就能够治病呢?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外用贴敷是治疗颈椎病最安全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6种效果不错的贴敷方,基本涵盖了所有颈椎病的类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

颈椎方一:膏贴贴敷

主治:各型颈椎病。

建议选择采用纯中药熬制的黑膏药,比如冷消泰贴 ,传承数代上,一二百年历史 ,一直采用手工生产,其生产工艺很复杂,早就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妥善保护。它对于颈椎病的有效率达到了九成以上,对其它骨病效果也同样出色。一般情况贴敷一个月,症状可以完全缓解,并且不易复发。也很好找,网上就有

用法:直接贴于患处,每贴贴敷两天,连续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颈椎方二:红花桃仁酒敷

主治:各型颈椎病。

处方:红花6g,桃仁6g,制川乌6g,制草乌6g,生半夏6g,羌活9g,全当归12g,独活9g,制南星10g,白芥子3g,冰片3g,松香3g,樟脑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用酒适量调匀备用。敷风池、天柱、大椎、曲池、肾俞、合谷。上述穴位,每日1次,连敷10~30次。

颈椎方三:透骨伸筋生生姜敷

主治:颈椎病、颈肩部肌筋膜炎。

处方:川棱15g,透骨草15g,徐长卿15g,伸筋草15g,当归5g,没药5g,乳香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用姜汁调成糊状备用。贴敷于大椎、大杼、天柱、肩颈部患处,外加纱布包扎,每2~3日换药1次。

颈椎方四:吴茱萸酒敷

主治:风寒湿型颈椎病,窜痛麻木,恶寒畏风。

处方:吴茱萸150~300g,黄酒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过筛。用时取药末适量加黄酒拌匀,放锅内炒热,搅成糊状。取药糊趁热摊于数块清洁布上,分别贴于大椎、大杼、肩髎、肩井、后溪穴上,冷后再换,再贴之。

颈椎方五:干姜附片醋敷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症见肩臂、上胸背麻木或伴有轻度疼痛,白天减轻,夜间加重者。

处方:干姜5g,附片50g,蟾酥1g,麝香2g,食醋100mL。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加食醋调拌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上盖塑料膜,外用绷布包扎固定,并用热水袋加热。1日1~2次,每次1~3小时。

颈椎方六:淫羊藿威灵仙姜敷

主治:神经根型颈椎病。

处方:淫羊藿50g,威灵仙50g,米酯750g,生姜1大块。

用法:上药共煮数沸,离火浸渍备用。用时生姜切开,以剖面蘸药液自上而下擦颈椎两旁1寸许。颈部保持药液湿润,擦至皮肤发红为度,疼痛部位亦可擦,每日1次。

颈椎病现已成为众多白领的常见病,发作时轻者会出现颈肩疼痛,部分会出现头痛和胳膊疼痛,肩背部沉重等症状。但往往颈椎病治疗并不能很快见效,在治疗初期疼痛还是会缠绕着患者,缓解颈椎病疼痛,除了服用药物和贴敷膏药之外,专家指出,经常进行以下头颈和背肌的锻炼可以缓解病情。

颈部放松:两足分开同肩宽站立,一手叉腰,头稍后仰使颈部肌肉放松,另一手四指放在颈部,从下向上再从上向下按摩肌肉。两手交替,反复10次。

调整呼吸:两足分开同肩宽站立,两手叉腰,眼睛平视,颈肩部肌肉放松,自然呼吸,逐渐深长,坚持2—3分钟。

前屈后仰:姿势同上。首先呼气时头部缓缓下垂,下颌尽量接触胸部;再吸气时,头部缓缓抬起;然后呼气时,头部缓缓后仰,眼睛看后上方;最后吸气时头部还原至正常位,平视前方。重复5—10次。

左右移动:姿势同前。首先呼气时头部慢慢地向左转动,眼视左后方;然后吸气时,头部还原至正常位;再呼气时头部缓慢地向右转动,眼视右后方;最后吸气时头部还原至正常位。重复5—10次。

左右侧屈:姿势同前。首先呼气时头部缓缓向左侧屈,左耳触左肩;然后吸气时头部还原至正常位;再呼气时头部缓缓向右侧屈,右耳触右肩;最后吸气时头部还原至正常位。重复5—10次。

侧后上转:姿势同上。首先呼气时头部缓缓向左后上方转动,眼视左后上方;然后吸气时,头部还原至正常位;再呼气时头部缓缓向右后上方转动,眼看右后上方;最后吸气时头部还原至正常位。重复5—10次。

颈部绕环:姿势同上。首先低头,头部从左向右缓缓旋转2周,然后再从右向左旋转2周。重复5—10次。注意: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

拔伸牵引:两足分开同肩宽站立,两手交叉放在头后。首先头后仰,两手用力向上牵引,然后缓慢还原。反复练习5分年中。

抗阻抬低头:立正站立。首先双手交叉放于前额部,低头时交叉的双手给头一定抵抗;然后头部放正,双手交叉放在头后部,当头后仰时给一定的阻力,最后还原。重复8,--12次。

抗阻侧头:双足分开同肩宽站立,双臂自然放在体侧。首先保持身体直立,左手托住左面部给头一定抵抗,头部尽量在无痛或微痛下偏向左侧;然后头部放正,再按相反动作使头偏向右侧后还原。重复8—12次。

抗阻转头:姿势同前。首先保持身体直立,左手托住左下颌给头一定抵抗,尽量在无痛或微痛下向左转头;然后头部放正,再按相反方向使头转向右侧后还原。重复8—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