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里,宫廷里的主子们起床后都会由下人侍奉着洗漱更衣:先用毛巾擦洗脸颊,而后喝几口杯子里的水漱口。
相较于现代人挑牙刷、挑牙膏、调水温的刷牙方式,古代人这刷牙方式简单许多。在没有牙膏牙刷的古代,这么刷牙真的能保持口腔健康吗?
其实,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等为漱口剂。
盐水漱口可以清除口腔异味、清洁牙齿,起到消炎的作用;
茶水漱口则可以脱牙垢,清热解毒、化腐去淤;
以酒漱口既是为了清洁口腔,同时也有安食的作用。
牙签到了秦汉时期,古代人为了解决塞牙的问题,会用石砖粉末、瓦砾粉末来清理牙缝。
到了三国东吴时期,剔牙的工具得到了进化,不再是粗暴的使用石砖粉末,出现了真正的牙签。
上面这幅图中的工具是来自于1976年在江西南昌发掘的三国东吴高荣墓葬。研究者认为末端的尖儿就是用于剔牙的。
牙刷刷牙其实算是件“舶来品”。7世纪中期,去印度取经的大唐玄奘发现印度僧侣在饭后都有使用牙签清洁牙齿的现象。回国后,玄奘就对工具进行了改良,用杨柳枝充当“齿木”。顾名思义,清洁牙齿的木头。
人们会事先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将泡在水里的那端咬开,杨柳纤维露出就跟小刷子一样,在蘸上些许盐放在嘴里嚼。
除了杨枝以外,人们还因地制宜找寻其他合适的洁牙材料,如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
上面介绍的“齿木”只能算是简易牙刷,跟现在我们所用牙刷最接近的牙刷出现在辽朝。骨制牙刷柄,头部有两排刷孔,植入马尾。而欧洲直到18世纪才出现正式的牙刷。
牙膏唐宋时期,出现了牙膏的雏形--牙粉。以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后以器具装起,储作漱口用。
到了宋代,古人将茯苓等药材高温烹煮,待降温凝固后变成了“古牙膏”,同时搭配杨柳枝使用。在没有杨柳枝的时候,也可以用手指代替刷牙。
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刷柄材质更多了,动物骨头、角以及竹、木等都可以作为制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