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失眠的患者,如何帮他睡个好觉?

作者:中国护理管理 2018-03-20阅读:2852次

面对失眠的患者,如何帮他睡个好觉?

最近科室里有好几位失眠的患者,因为睡不了一个好觉,让他们苦不堪言。每当夜深人静,却是他们感到痛苦的开始。面对这样的患者,该如何帮他们睡一个好觉呢?

失眠相关概念

1、失眠的定义:

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不能满足正常要求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强调了主观体验,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不应该以睡眠时间来判断是否存在失眠。而要注意失眠是否影响了日间功能。

所以,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对睡眠质量和(或)时间不满意,并影响日间功能。

2、失眠的表现形式:

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

3、充足的睡眠对患者的意义:

由于疾病本身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失衡和能量的消耗,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器官功能的恢复,帮助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如慢波睡眠可以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而快波睡眠能够促进学习记忆和精力恢复,对精神和情绪上的平衡最为重要。

4、睡眠不足的危害:

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反应,如疲乏、困倦、注意力分散、紧张、焦虑、急躁、易怒等情绪体验,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疾病的发生。

影响睡眠的因素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时间也会有所减少。

2、病理因素

患病的人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然而,因躯体疾病造成的不适、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发热、尿频等症状,均会影响睡眠。而且有些疾病本身就会伴有失眠,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消化性溃疡、甲亢、关节炎、癌症、过度肥胖等。

3、环境

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病人的睡眠质量。对于入院的患者来说,医院的环境是陌生的,也会使病人出现失眠。

4、情绪

病人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悲哀、抑郁、恐惧等,都会影响睡眠。患者对疾病的担忧、对住院费用的担心、对所患疾病是否能痊愈的疑虑都可以造成睡眠障碍。

5、食物的影响

有些病人有大量饮酒、喝咖啡、浓茶的习惯,这些均会影响人的正常睡眠。即使入睡也容易中途醒来,而且总的睡眠时间缩短。

6、个人习惯

有些人习惯晚睡,或者不习惯换床,或者因为住院影响了平日里的一些睡前习惯,导致睡眠情况不佳。

7、睡眠时间颠倒

入院后导致休息时间增加,睡眠颠倒,白天睡的过多,夜间就会失眠。

睡眠状况的评估及护理措施

对于夜间睡眠状况不佳的患者,护士应通过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症状,对患者的影响,了解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

护理措施:

1、适应年龄和个人特点,安排入睡时间

儿童可以早些就寝,老年人一般也早睡早起,青年人应劝其不要晚睡。

2、减轻病痛,合理使用药物,促进患者安睡

人只有在舒适和放松的前提下才保持正常的睡眠,因此护士应积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患者身体舒适和睡眠的因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物,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睡眠情况,有无副反应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噪音,减少光线刺激

护士应注意晚间治疗及处置的声音,器械碰撞声,开关门声,走路声等。并降低电话铃声,仪器报警声。尽量使用地灯,避免灯光影响患者睡眠。

4、晚间用药应尽量避开熟睡时间

除非及其特殊情况用药,否则应尽量不要在病人熟睡时用药干扰病人的睡眠。

5、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并及时加以排解

病人若是因为情绪或者心理因素不能入睡的,应及时疏导,帮病人解开忧虑,放松心情。

6、有酒精依赖的劝其戒酒,浓茶和咖啡在午后应尽量避免

大量的酒精会干扰睡眠结构,咖啡浓茶也会影响睡眠,所以应劝病人改变不良习惯,午后避免喝茶和咖啡,尤其睡前4-5小时。

7、有睡前习惯的应尽量照顾,如读书,喝牛奶,洗澡等。

患病本身会影响病人的睡眠,而睡眠反过来又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则会造成恶性循环。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而失眠则会影响疾病的康复。所以护士应多观察,多指导,尽量保证患者拥有一个充足的睡眠,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