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面对子宫内膜癌

作者:郑大三附院暨省妇幼 2017-12-22阅读:5032次

导读: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常见,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90%的病人年龄超过50岁,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王小美(化名),女,52岁,平素月经不规律,起初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色鲜红,量大于月经量,下腹部隐痛,可忍受,于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行彩超示子宫肌瘤(前壁下段,46×35mm),宫颈多发纳氏囊肿,双侧附件区无回声(右24×20mm,左16×14mm),建议切除子宫。后来郑大三附院就诊,妇瘤病区副主任赵书君给予其行宫腔诊刮术,病理结果示:(宫腔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并局部癌变。为其办理住院后,行盆腔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宫底宫腔内可见团块状稍长T2信号影,结合带不连续,达浅肌层水平,提示:1.子宫内膜癌(Ia期);2.子宫肌瘤(40.5×50.31mm);3.双附件区包块,囊肿?成熟卵泡?(15.61×13.94mm);4.宫颈管纳氏囊肿。根据患者病情,妇瘤病区主任李红雨及副主任赵书君为其制定了“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双附件切除术(备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案。

子宫内膜癌并不陌生,但是面对子宫内膜癌和其他病合并时,却容易让人忽略,如同王女士这个案例,诊断出了子宫肌瘤却忽略了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可以引起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部坠胀,同时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会出现阴道出血,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下腹疼痛等。

术前如何诊断子宫内膜癌:

1、病史及临床表现,MRI(核磁检查)、TVS(阴道超声检查);

2、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初始评估:

谨慎面对子宫内膜癌

3、诊断性刮宫是常用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有下列情况时可行诊断性刮宫:

1.内膜活检不成功;

2.内膜活检阴性,但病人有病因不明的持续阴道出血;

3.活检显示不典型内膜增生,可考虑诊断性刮宫排除内膜癌 。

关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

任何时候切除淋巴结都是正确的;不过符合下列条件(低危型)也可以不切除淋巴结:a.没有增大的淋巴结;b.肿瘤侵犯肌层小于1/2,没有侵犯宫颈;c.肿瘤直径小于2cm;d.G1和G2(病理分级为低分化和中分化)。

万幸的是,解剖王女士子宫:宫腔可见子宫内膜粗糙,局部凸起,面积约2*0.6cm,另一处约2.0*1.5cm,术后病理结果回示:子宫内膜样腺癌,未见明显肌层浸润。总之,无论是绝经后阴道出血,还是非经期出血均需谨慎排除子宫内膜癌,尤其与其他妇科疾病并存时。在李红雨主任及赵书君副主任的及时准确判断下,王女士免受了二次手术的风险,王女士及其家属更是对李主任及赵书君副主任赞不绝口,嘴里念叨着:“还是省级专家厉害呀”。(妇瘤病区 王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