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宝宝”来敲门 红房子医院狗年第一批萌娃诞生啦!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mp 2018-02-16阅读:2051次

彩凤辞旧,金犬迎春。今天凌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称红房子医院)黄浦院区和杨浦院区分别迎来了除夕夜首个“狗宝宝”。

黄浦院区的“狗宝宝”是个男宝宝,3590克,杨浦院区则迎来了一名女宝,3480克。两个娃都非常健康敦实呢!

大家都晓得医院的急诊是全年无休的,其实产房也是“不打烊”的。截至上午9时30分,红房子黄浦和杨浦两个院区已分娩8个“狗宝宝”。

这个除夕夜,《文汇报》记者唐闻佳和《新民晚报》记者左妍及摄影师分别蹲点红房子医院两个院区,与奋战在产房的医护一起迎接新生命。

视频说明:产房新春“迎新”记 新民网记者 蔡黄浩 摄制

黄浦院区:工作19年助产士迎来第5378个新生命

0点42分,随着一声“母子平安”,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称红房子医院)黄浦院区迎来除夕夜首个“狗宝宝”,是个男宝宝,3590克。

姥姥姥爷在看宝宝

除夕夜,时钟划过十点,斜桥地区的红房子医院灯火通明,一个个产妇等待着怀胎十月后的最后时刻,紧张,兴奋,还伴着阵阵宫缩带来的疼痛。

“深吸一口气,屏长,非常好,用力,很好很好,再来再来再来……”助产士刘美娟正在给产妇“打气”。

助产士是产房里的一大灵魂人物,他们能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据说,一个资深助产士不逊于一个产科医生,他们的经验来自丰富的临床实践与细致的观察,他们熟悉产程进展的每种变化,甚至能通过产妇的表情作出应对与判断。

刘美娟就是这样一个资深助产士。红房子医院是上海人家喻户晓的妇产科医院,39岁的刘美娟在这里已工作19年,今晚是她第10次在除夕夜的产房迎接新年的到来,资深的她也是这个助产士班头上的“班长”。

“哇——”随着一声响彻产房的啼哭,除夕夜零点四十二分的首个“狗宝宝”、一位男宝宝降生。

燕燕24岁,今年是本命年,在这个除夕夜迎来第一个孩子,也是狗宝宝,她感觉心想事成,来之不易。

这是刘美娟近20年职业生涯里接生的第5378个新生命!助产士是自然分娩的宝宝人生中第一个拥抱的人,这也是刘美娟听到的第5378次新生啼哭。

别以为产房就是这样祥和,上一秒风平浪静,下一秒可能险情四起。刘美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8年的除夕夜,也是她值班,一个妊娠高血压产妇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紧急送院,情况危重,她和同事们全力投入抢救,最终母子平安。“当大家松口气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到了第二年。”那夜,刘美娟和同事们在抢救中跨了年。

宝宝的胎心监护

拎起接产包往外赶,出租车上接生好几回

产房不同于其他科室,在这里的365天没有节假日之分,“要生的总要生的,不管除夕,还是十五。”今夜红房子产房的一值医生郭方说。今晚是她第三次除夕夜值班,从早晨八点开始,她已经接生了11个宝宝。见到记者时,已是晚上十点多,她不敢松懈,“后半夜可能更忙。”原来,产科流传着不成文的规律,总是后半夜特别忙,老法师告诉后辈们,动物往往夜间产崽多,人类与它们一样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夜间产崽有助于免于让后代被天敌发现。

对产房的医护来说,除夕夜与往日还有些许不同,红房子医院产房护士长张铮说,产房除夕夜有一个“零点档”规律,就是每年除夕夜尤其是零点以后会格外忙些。

“以前大概是零点后大家集中放鞭炮,鞭炮声会惊动腹中宝宝,纷纷发动起来,产妇要往医院跑了。另外,除夕这天亲友聚会多,产妇的活动量会比往日多,容易引发宫缩。所以,每年除夕的零点过后,会有一批产妇陆续过来。”张铮说。

零点过后的产房,令医护人员不敢松懈的还有一批从上海近郊乃至昆山、苏州等外省市赶来的产妇。他们多是危重产妇,包括妊娠高血压、多胎宝宝、凶险性前置胎盘等情况。

“二孩”政策的释放效应这两年已在产房体现,凶险性前置胎盘是一个典型它们就主要发生在头胎采用剖宫产的二胎妈妈身上——剖宫产导致了疤痕子宫,第二胎如果着床在疤痕上,就可能引发凶险性前置胎盘。

别以为助产士的工作范围就在产房,他们有一个便携接产包,里头有血管钳、剪刀、消毒敷料等。“有的连夜叫了出租车从近郊或外地赶来,到了医院院区,产妇还没来得及下出租车,宝宝就发动了,直接降生在出租车上,我们得马上去处理。”刘美娟和同事们在出租车上接生了好几回。

“二孩”效应持续释放,剖产率明显下降

从建卡情况和今年1月连轴转的程度看,张铮感觉,今年可能会迎来生育小高峰。“二孩政策的效应在2016年后已释放出来,现在我们这里的产妇50%是初产妇,50%是经产妇,已经对半开了。”张铮分析,经产妇可能生产更顺利,但也会因为高龄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凶险性前置胎盘等引发危重情况,产房压力不小。

也因为“二孩”政策,产房发现了可喜的情况——这些年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在红房子医院,如今的剖宫产率相比2015年下降了五个百分点。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是胎儿窘迫、疤痕子宫、胎位不正或多胎妊娠等情况。更多时候,妈妈们希望要二胎,所以头胎选择顺产多。

医护人员完成产妇后续工作终于可以和“狗宝宝”拍照留念了

当然,这样一来,助产士显得更紧缺,任务更重。以红房子黄浦院区为例,有37个助产士,除去一个去援滇,36个人必须365天、24小时接力倒班。

不止如此。在红房子医院,助产士除了正常分娩任务,还要承担产房里的急诊任务,比如临时送来的危重产妇,还要投入手术室与重症监护室的产妇抢救工作。原来,红房子医院改造升级了产房,产科手术可以直接在产房进行,这里的配置还承担起重症监护室的功能。所以,最危重的产妇也都集中在这里。

“这样做是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产妇和新生命,不浪费一分一秒。”郭方说。

这个除夕夜,还有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守护生命,正是他们舍弃了小团圆,成就更多人的大团圆。在这里,向他们致敬,道一声感谢。

杨浦院区:除夕夜,红房子医院第一个“狗宝宝”来敲门

今天0时32分,伴随着新生儿的啼哭声,红房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迎来第一个“狗宝宝”。“3480克,是个妹妹!”此刻的产房,比平常更加洋溢喜悦和感动。

红房子医院的第一个“狗宝宝”是个女宝

新民网记者蔡黄浩摄(下同)

产房:见证“狗宝宝”诞生

“宫口开全,进产房。”昨晚11时多,孕39周+2天的叶女士被推入产房,丈夫紧张得坐立不安。产房墙上的电视画面充满年味,但没有人留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孕妇身上。助产士洪小丹检查评估好产妇状况,鼓励她坚持住。“加油,用力!”“屏住,再来!”对她和同事们来说,除夕夜和平常没差别,产房365天无休,现在顺产的越来越多,“像打仗一样”的工作状态早已习惯。

午夜的产房里,一名产妇顺利分娩

0时32分,“狗宝宝”顺利出生,焦急等待的家人松了口气。助产士迅速为产妇缝合伤口,妥善处理好术后工作,但还不敢松懈。“后半夜可能更忙。”洪小丹说,春节期间聚会活动多,孕妇容易引起宫缩,半夜送来急诊的不少。而且,从以往经验判断,很多都在半夜临产,产科前辈们曾分析过其中的“规律”:哺乳动物夜间产崽多,可免于让后代被天敌发现。

助产士,第一个拥抱新生儿的人,她们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每场“胜仗”背后,都有她们的功劳。“心里只想着母婴平安健康,有时候比产妇和家属还要急。”一名助产士告诉记者,有产妇42天检查时带着宝宝来看望她,这就是她最快乐的时刻。

新生儿科值班医生仍在观察宝宝的情况

新生儿科:跟着产科一起忙

41岁的石礼锋是除夕夜的新生儿科值班医生。“这个宝宝,由于妈妈产前高烧,所以留下来了;那个是刚下来的,呼吸有点不好,要再观察……”石礼锋指着一个皮肤雪白的女婴说,这就是红房子医院的首个“狗宝宝”。他还告知孩子父亲,“别太担心,情况应该会好转。”

石礼锋的除夕,也是在医院度过的。年夜饭是单位的套餐,好几个菜。用他的话说,做医生这么多年,过年值班“根本不是事”。只不过,一圈忙完,想再去点几个漏抢的“红包”,早就没了。

所幸,节日里由于剖宫产的数量少了,新生儿科并不是很忙。“小年夜那天忙坏了,一天送下来20多个。”石礼锋说,产妇生完孩子,通常要送入新生儿科观察2小时,再送回妈妈身边。红房子医院收的危重孕产妇数量多,再加上近年来二胎效应叠加,产房压力大自然不用说,新生儿科也跟着忙碌。

病房:护士啥都要管

午夜的产科病房一片寂静,31岁的护士孙姗姗却忙着巡房、做记录。春节期间,只要是能走动的病人都申请出院回家过年,只有产科不一样。“待产的、刚生完的,都需要住院。”孙姗姗说,她的年夜饭,也是和同事一起吃的。自己的宝宝才1岁半,尚处在十分粘人的阶段,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只能请母亲帮忙带孩子。

正说着,一位保胎的孕妇家属奔过来,“见红了,怕早产。”孙姗姗走进病房,一边为孕妇做检查,一边轻声细语地与她交流。“别紧张,现在快36周了,假如有了规律宫缩,生下来也是能活的!”孙姗姗告诉记者,来保胎的孕妇大多紧张,害怕流产;新手爸妈大多焦虑,有关宝宝的问题特别多,作为护士,啥都要管。她忙里偷闲,刚和孩子视频了几分钟,又被家属叫走了……

记者踏出医院时,产科的忙碌并没有结束。这就是白衣天使的新年,他们牺牲自己与家人的团圆,换来了一家又一家更有意义的相聚。

鸣谢|文汇报 新民晚报

编辑|张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