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 亲爱的,产后抑郁不是你的错……

作者:妇科门诊第十一诊室mp 2018-03-05阅读:5024次

导言

今天惊蛰,春的气息渐浓。

就在这个万物生发的时节,六分泌突然给我写了一封信。要知道,这年头,能给你写信的人已经不多了,何况还是个异性……

六层楼君:

见字如面。

近来得了一个好消息,与君分享:

我的好闺蜜生了一个女娃娃,虽然我还没当妈,但是看到刚出生奶萌奶萌的小生物,母爱泛滥到不行!

伴随新生命的诞生,有快乐也会有烦恼,麻烦的事情说来就来。

我闺蜜本是个超级乐观开朗,一个特别没心没肺,随时可以嗨歌尬舞的少女。但是在坐月子的这段时间,我明显感受到她情绪低落,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脾气更是火爆,我给她看宋小宝居然都笑不起来,还说我幼稚无聊,真是太可怕了!要不是她在坐月子,真的要起来干一架才好。

然而,作为一名医生我知道,她有可能是产后轻微抑郁了。要知道,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个国家,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都是男性的2倍左右,而女性在围产期的时候更容易发病,如果既往有抑郁症困扰的女性此时也容易复发,许多女性在产后会出现第一次抑郁的发作情况。

好了,扯了很多很高深的医学问题,其实都是铺垫,真正想说的就一句话:快发工资,老娘要给闺蜜的宝宝包红包了!!!

还有,听说你红了,连咪蒙老师都敢写了,看来是有钱给我们团队里每人买件貂了。毕竟,明年冬天,你在北方的暖气里露着腰,我还想在南方的阴冷里穿着貂呢。

此致

敬礼

六分泌上

老六我只回了一句话:说话不能说半拉,你把产后抑郁给读者整明白了,我就买貂,哦不,给你发工资。

直面问题,是六团队的一贯风格。

产后抑郁有何症状

妊娠、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经历的重大应激事件,对于女性来说,无论是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这里又想开撕了,那些认为女人生孩子照顾家庭是天经地义的人该醒醒了,毕竟大清早就亡了。

在过去的这么多年来,产后抑郁这个问题并没有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话题也慢慢拿到了台面上来说。情绪不好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我大姨妈的时候看谁谁谁都是不爽的。在分娩以后的情绪低落、焦躁也是正常的情况。

具体说来,产后抑郁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包括产后心绪不良和产后抑郁症

产后心绪不良

我闺蜜出现情绪不好的情况大概是在产后的3天~4天,她当时焦虑和心情不佳的原因是因为母乳不够。大多数产妇在产后的前几天会有轻度和短暂的心情不畅,表现为:喜欢哭泣、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等,通常5天左右会自行消失,不用担心。这种不良情绪在产妇中的发病率在50%~70%。所以新晋妈咪们,如果你们有短暂、轻微的抑郁症状,不需要太担心!

产后抑郁症

大约在产后2周发病,症状与普通的抑郁症症状会很相似(表现为:精力减退,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容易疲倦劳累,想法消极或者很自责等)。因为还处于坐月子期间,很多女性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毕竟在坐月子期间,很多事情都没法去做,很多人以为自己是被闷坏了。但如果症状在产后4周~6周明显加重,病程持续3个月~6个月。甚至超过6个月,就不是简单的产后抑郁问题了,要考虑为重性抑郁症了。如果不引起重视,会出现意志力降低,自责情绪严重,认为自己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悲观的情绪很重,甚至出现自杀与杀婴的可怕念头。

怎么就会抑郁了

产后抑郁的发病率现在越来越多,有次跟一位阿姨闲聊时候说到这个问题,她还吐槽我们这一代人都被惯坏了。她们以前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生活条件,也没听说谁产后抑郁啊!不知是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承受能力在下降,还是另有原因呢?

生理因素

抛开各种外部原因,产后情绪不佳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在怀孕期间,孕妇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是慢慢升高的,到孕晚期的时候可达到高峰(大约是我们月经周期最高值的50倍噢)。

但分娩以后,雌激素水平会呈过山车般飞速下降。当我们体内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变化后,会传达信号到大脑,促使脑部释放大量的物质来调解平衡这种变化,从而引起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同样有变化的还有皮质醇、甲状腺机能等因素,这些改变会使我们体内的内分泌紊乱,造成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改变

社会心理因素

说到这个方面,范围就太大太广了,现在提炼出最有共鸣的几点来跟大家聊聊:

1.教育背景: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学历越高的女性越容易患产后抑郁,这一点目前并没有定论。对于学历高的女性,总有一些人对其抱有偏见,认为她们很挑剔很难搞,想法又多,压力又大,有可能生育的年龄也比较大,容易抑郁。

如今生活压力大,节奏也快,确实会增加一定的患病率,但高学历的女性往往更能理性地处理好产后心理和生理的一些改变,通过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查阅书籍来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有问题找我们美出天际的六层楼聊聊就会豁然开朗许多。

2.家庭因素:家人与老公的照顾是万万不能少的。之前有一个姐姐,她老公一起跟进产房参与了新生儿诞生的全过程。后来闲聊的时候,姐姐跟我说幸好她老公全程陪着她,有亲人在身边觉得不是那么害怕和痛苦了。既然老公不用遭受孕产的煎熬,那么就请你们多陪陪你们的妻子,分担一下她们的痛苦和紧张。生儿育女是两个人共同努力和经营的,需要老公的呵护和支持

3.心理因素:有些产妇对于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能成为一名好妈妈,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倍感焦躁不安;也有很多女性因为怀孕导致身材走样、皮肤松弛、肚皮上有难看的妊娠纹、不能随意穿比基尼而伤心欲绝;甚至有的女性在孕期容易便秘,长此以往会导致痔疮。我很能理解想拉而拉不出的痛苦,关于痔疮问题别太担心,因为十女十痔,祝愿你们能拥有漂亮的菊花!

如何关爱产后女性

产后抑郁不仅给女性自己带来很多困扰,轻微的,可能像我闺蜜那样,心情低落、脾气变差,严重的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甚至做出轻生的举动。

当然,妈妈的抑郁也会影响到宝宝。产后抑郁的妈妈对待孩子不会那么耐心,甚至厌烦,不能很好地照顾小宝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乳汁分泌减少。患有抑郁症的产妇内分泌紊乱,加上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会导致催乳素对乳头的刺激不够,致使泌乳素减少,从而使产妇使用代乳品或者拒绝喂奶,影响小宝宝吸吮乳头和乳房排空。此外,妈妈的抑郁对于小宝宝的语言认知能力和智商的发育都有影响。

对于产后女性抑郁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那我们需要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正确的产前教育很重要

尤其是第一次分娩的准妈妈们对于妊娠、分娩生理认知并不清楚,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还是很多的,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医生指导(六团队)和有经验的前辈们(你可爱的妈咪)汲取经验。

家人的支持有极大的意义

怀孕期间女性都会比较紧张,同时觉得自己这么辛苦,应该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关怀,这个时候老公和家人的关心会让准妈妈们安心很多。许多孕妇很害怕分娩时的痛苦过程,有极大的恐惧感;或者对于分娩后的生活有着彷徨感。这个时候家里人应该多跟孕妇谈谈心,好好沟通,多多陪伴。也可以参加一些孕妇教育活动和讲座,跟其他孕妇们多聊聊,分享一下各自的经验和心得,减少孕妇一个人在家中胡思乱想。

你们会说这样太麻烦了,一点都不直接,可不可以吃药治疗呢?药物当然可以治疗,但是有些药物会通过乳汁分泌代谢,对于宝宝的成长很是不利。在确诊为抑郁症或者既往有抑郁症的孕妇,产后可以给予毒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但是药物在个体中效果有差异,使用时候要严密监测药物浓度及乳汁影响。

关爱产后抑郁,最最关键的是专业医务人员的教育和指导。这怎么能少了我们的六团队呢?我们搞笑而正经,幽默而靠谱,有我们的陪伴,希望你们心情倍棒,吃嘛嘛香。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今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一封二孩妈妈的遗书。产后抑郁的她经历了怎样的绝望,最后选择了带着两个孩子从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会有人说,她多傻啊,为什么要去跳楼呢,还拖累了俩孩子?可是抑郁到重度,真的就是这样,每天被绝望的潮水包围,想要快点上岸解脱。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怎么还能考虑那么多,怎么能理性冷静地平衡得失,做出外人看来正确的选择?

所以新手妈妈们,产后抑郁不是你们的错,很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变化而已。第一次照顾宝宝难免手忙脚乱,宝宝哭闹也绝不是你们没有做好。那些说宝宝怎么又哭,怎么又没奶,怎么拉粑粑不正常的,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孩子是上天馈赠的最好的礼物,不过,你才是自己最该爱的那个人,祝天底下的准妈妈们和新晋妈妈们顺利完成人生身份的转变。

坦率地讲,我母亲是产后抑郁。

这是我若干年后才知道的事情,要知道在几十年前说精神病都是骂人的话,甚至很多人现在也认为精神病是一件羞耻的事儿。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这些年四处求医,好好坏坏的,但是,从来不跟我讲,担心给我添麻烦,害怕让我操心。其实我了解她的情况,对于她来讲,我明白只有当她愿意向我打开心扉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才算真正治疗的开始。

恰好前几天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她不再仅仅把我当做儿子,更多是当成一个专业的医生,一个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医生,可以帮助她解答心里的困惑、分析内心的处境……

想起一句话:你从来不知道抑郁症患者在对抗抑郁症方面有多么努力。

是的,那种体验你可能永远都不明白,可是你可以帮助她啊,只不过你要记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晚安,我爱我的母亲,是她带我到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赵方芳, 孙延霞, 高华, 杨传华, 路红.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 当代医学, 2011,17(25):138-138.

[2] 谢迅频. 产后抑郁对母体乳汁分泌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8):766-767.

[3] 刘萍花, 肖亚.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25):5402-5403.

封面图片:iconfinder.com

插画/动画设计:六层楼

责任编辑:禾小乐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