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怕疼,不愿顺产的女性在孕妇群体中不算少数。而“分娩镇痛”就是她们的福音。
3月9日,北京和睦家医院(下称和睦家)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举办题为“快乐产房 舒适分娩”的讲座,介绍分娩镇痛技术,通过麻醉手段,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和睦家表示,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painless),是指硬膜外阻滞或者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它是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的许多方式中的一种。“分娩镇痛”(analgesia)能够缓解分娩时产妇的疼痛,但不一定能100%完全消除疼痛。实际效果也要看产妇的自身情况,因人而异。
分娩镇痛的好处:降低产后抑郁风险
曾经有产妇这样形容分娩镇痛:这绝对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感觉就是让人一下从地狱到了天堂。
分娩镇痛给产妇带来的感受确实十分强烈。“不那么疼”自然是最直观的好处。和睦家麻醉科副主任杨璐表示,分娩镇痛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疼痛,还能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胎心,加速第一产程,降低会阴侧切和裂伤几率,鼓励自然分娩,提高产妇安全性。
和睦家麻醉科副主任杨璐
除此之外,有多篇文献报道,分娩期的疼痛与产后抑郁相关,分娩镇痛可能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2010年,有学者发现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7.91%,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予以重视。2014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研究发现,分娩镇痛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风险。
和睦家麻醉医生杨璐告诉健康界,疼痛与抑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疼痛可以引起情绪的变化;情绪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加重疼痛。分娩期的疼痛可能引起体内一系列神经递质的改变,从而引发神经心理学的变化。产后抑郁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借助分娩镇痛,减轻疼痛,使分娩过程变得快乐,就有机会在疼痛方面消除产后抑郁的风险。
分娩镇痛有风险 但不大
“任何医学操作都有风险。”和睦家麻醉科主任刘薇说,“分娩镇痛也不例外。”
和睦家麻醉科主任刘薇
分娩镇痛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大约在10万到20万分之一,属于罕见的并发症。另外,下肢麻木无力、产后头疼等并发症相对常见,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左右,但它不会带来致命性后果,是可逆的过程,可以自然痊愈。
刘薇对健康界表示,学术界在分娩镇痛领域大致已经达成共识,其优势和风险已经相当明了,不存在重大争议。
就麻醉药物来说,杨璐表示,分娩镇痛不同于普通麻醉。它旨在用最小的剂量、最低的浓度,可逆、短暂、部分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产程中的痛苦。
“分娩才是目的,镇痛只是手段。”杨璐如是说。
国内尚待普及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分娩镇痛就已经在国外流行起来。如今,有数据显示,分娩镇痛率在美国超过85%,在英国更是高达98%以上。
相对而言,国内在分娩镇痛领域起步较晚。统计发现,北大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的分娩镇痛率分别为45%和30%,这样的数据在中国已经位居前列;而国内整体分娩镇痛率低于5%。
刘薇表示,相关学会正在国内努力推动无痛分娩工作,也请来美国专家到中国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中国的无痛分娩比例正在增加。
分娩镇痛在和睦家
就无痛分娩比例来说,和睦家无疑已经与国际接轨。杨璐称,2016年,和睦家分娩镇痛率为92%,显著高于国内同行,与国际水平基本接轨。
为了给产妇提供最安全、优质的服务,和睦家产科的人员、机器、药械24小时随时待命。在此基础上,和睦家产科主任刘光三创立了紫色代码(Code Purple),即当医院遇到需要紧急进行剖腹产手术等特殊情况时,几分钟内就能让孩子分娩出来。
和睦家术前麻醉门诊给每位患者预留30分钟的咨询时间,旨在加强医患沟通。杨璐说:“在和睦家,30分钟有时也还是觉得不够,但是这在多数公立医院很难实现。”
有位孕期33周的准妈妈告诉健康界,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在和睦家生产,而且就是奔着“无痛分娩”来的。
和睦家产科主任刘光三
“有的产妇,生产过程的确痛苦。产妇成了‘惨’妇,产房成了‘惨’房,”和睦家产科主任刘光三说,“产妇没有尊严,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分娩也有些不太人道。”
参考文献:
邱忠君,汪俊红,吕翠,孕产妇情绪评估调查与产后抑郁症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5):2710-2711.
Ting Ding, MD, Dong-Xin Wang, MD, PhD, Yuan Qu, MD, Qian Chen, MD, and Sai-Nan Zhu, Ph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I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Risk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14, 119(2):383-92
S.C. Kwok a, D. Moo a, S.T. Sia b, A.S. Razak a, B.L. Sng a, *Childbirth pain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Trends in Anaesthesia and Critical Care.2015,1-6